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不應理解為救市
    2008-10-16        來源:上海商報

  昨日起上海再次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今后每個家庭購房公積金貸款最高可達60萬元。

  這個政策剛一出臺,就有人認為,這是上海對房產市場的一種“救市之舉”,雖然動靜比較小,不像長三角周邊一些城市那么張揚。
  而我們卻覺得,這個看法恐怕屬于過分敏感。放寬公積金貸款上限,是完善公積金制度的需要,是公積金自身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與房產市場的關系不大。同時,目前上海房產市場基本正常,似乎沒有救市的迫切需要,政府對此基本也無做過多動作的必要。
  這次調整只是將每戶補充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額度上限從10萬元提高為20萬元,金額提升不大,相對于目前動輒就是上百萬一套的商品房來說,提高公積金貸款的授信額度與同等數(shù)額的商業(yè)貸款相比,所獲得的利息收益甚為有限。另外,每年在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人群中,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比例僅占兩成,而額度上調后,總共不過節(jié)省2萬多元,并不足以改變購房者是否買房的決定。因此。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所能對上海房產市場銷售起到的促進作用其實是不大的。
  住房公積金是所有參加公積金的職工“共同基金”,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項互助的福利基金。所有參加者都有權享受,然而現(xiàn)行的公積金管理制度也確實存在使用范圍過狹、使用金額過低的問題,致使不少參加公積金繳納的市民享受不到公積金帶來的實惠。
  由于大部分人沒有使用公積金按揭貸款,因此歷年來公積金使用的部分不多,大量資金閑置。這兩年我國銀行存款基準利率一直為負,因此假如沒有什么收益較好的投資的話,公積金事實上是在縮水。另一方面,根據(jù)規(guī)定,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計算方式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單位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之和。這幾年,上海絕大部分職工的工資逐年增長,上海公積金積存總額在不斷增加。當然,上海房價的增長速度則遠遠不是職工工資增長速度所能比擬的。
  從上海公積金總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從發(fā)揮公積金效用減少公積金可能的虧損的角度,或是從保障公積金參加者的權益角度,還是從上海實際房價角度,都有必要擴大公積金使用范圍,而第一步則顯然應是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
  至于說到房產市場的“救市”,的確有些地方開始救市了。繼幾天前南京出臺救市政策,杭州也出臺了相應的救市政策。
  我們說,要不要救市,首先必須明確為什么要救市,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需要救市。根據(jù)以往的經驗,只有在整個經濟的基本面發(fā)生巨大危機,并可能影響今后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政府出面救市才是適當?shù)。而今天中國經濟基本面,根?jù)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國經濟基本面未變”,根據(jù)溫總理說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似乎政府還無需去救市。不知有些人和部分媒體認為“中央默認地方救市”的說法,有什么根據(jù)?
  既然房地產是一個“市場”,那么房價有漲就有跌,這再正常不過了。房地產可能確實不像普通消費類商品,它對GDP以及相關產業(yè)的拉動作用比較大。但如果一座城市把它經濟發(fā)展的“寶”完全或大部分押在房地產市場上,只要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有所回落、銷量有所下降,就會造成這座城市經濟“傷筋動骨”,那只能說明這座城市的經濟結構是不合理的,經濟的平衡也是異常脆弱的。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狀況應該并不是這樣。況且目前上海房價也只是略有下降而已,這是樓市發(fā)展中的正常表現(xiàn),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此驚慌失措。在我們看來,那些把這次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的政策變動理解為救市的想法,頗有些類似于股市里一天到晚在政策中尋找“題材”的短線投機者的思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