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guī)模減稅是更好的方法
    2009-01-05    李明旭    來源:中國證券報

    面對經濟增長可能出現的大規(guī)模“失速”風險,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正在集中出臺。觀察這些已出臺或正在醞釀的政策,房地產調控轉向有些許促進當期消費之意,但主要目的還是通過成交量的復蘇來啟動房地產的投資;增值稅轉型雖是事實上的減稅政策,但受惠的領域主要是企業(yè)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擴張型的財政支出則主要促進政府和國有企業(yè)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其所倚賴的調控思路是通過政策支持促進政府和企業(yè)的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
    在經濟下滑期內,通過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總投資是無可厚非的措施;再加上這一招對當期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目前市場各界對此基本上也沒什么異議——保經濟增長是皆大歡喜的事。問題是,在國內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下,通過大規(guī)模投資來拉動經濟是否是效果最明顯、成本最低的一條途徑?有沒有其他的政策可供選擇?
    一般來說,投資活動在當期意味著需求,在下一期則意味著供給。也就是說,一段時間內投資的增大,雖然可以拉動鋼鐵、水泥、能源等商品的需求并進而促進經濟增長,不過,幾年后隨著這些基礎設施生產能力的形成,社會上工業(yè)和消費產品的供應能力將會有比較大的提升。隨即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下一期社會需求能力沒有很大改善,整個經濟很有可能因產能過剩而陷入通縮狀態(tài)。
    這一點對中國經濟極具現實意義。在1997年至2002年的通縮周期中,此周期前半段的經濟放緩與內需(主要因國內宏觀調控)、外需(主要因人民幣幣值堅挺)同時削弱有很大的關系,而后半段的不景氣則被認為是政府此前大規(guī)模投資引起產能過剩的結果。直到2003年左右,本幣開始低估和加入WTO后大規(guī)模外需能力得以釋放,國內經濟才走出通縮。而目前我們所處的境況與當時有相同之處。如果考慮到今后外需力量的走弱,供給、需求的一增一減力量相互疊加,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經歷通縮不是沒有可能。
    相比較來說,同樣是運用財政赤字促進經濟增長,大規(guī)模減稅的效果則要比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好得多。政府提倡經濟增長向消費轉型已有多年時間,但效果并不明顯。現在,經濟下滑則為政府通過為民眾大規(guī)模減稅促進消費轉型提供了機會。
    此外,經歷此次全球深度的經濟危機,發(fā)達國家民眾過度消費的模式很可能將就此終結,這意味著近幾年中國主要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將不能持續(x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央政府不能通過大規(guī)模為民眾減稅來啟動國內的消費市場,此后中國經濟繼續(xù)高速增長的可能性將大打折扣。
    按照以往歷次調控的經驗,在中央政府啟動大規(guī)模的投資計劃之后,經濟增速也將因此在原有的下滑趨勢上提高1-2個百分點。不過,雖然大搞基建的政策會討得各方面的歡心,但國內企業(yè)也應重視一段時期后因產能過剩而引起通縮的風險,更應該明白給民眾大規(guī)模減稅促進消費也許是更好的刺激經濟的方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