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2010版) >> 國內
[關注]民航高管腐敗折射國企改革緊迫性
2010-06-30   作者:作者:記者 曾亮亮/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一批掌管航線和航班時刻資源的航空高管相繼落馬,審計署前不久發(fā)布的財務收支審計公告,也揭示了中航、東航、南航財務黑洞的冰山一角。網民紛紛發(fā)表評論,認為民航業(yè)高管的集體腐敗源于沒有公平的競爭。

  航線腐敗暴露體制問題

  國內航線腐敗也許是中國民航業(yè)最大的黑洞。有這樣的黑洞存在,中國老百姓怎么可能享受價格合理的航空服務呢?所有腐敗成本,最后都進入機票價格,由全體人民買單。
  網民余人月指出,民航系統(tǒng)發(fā)生腐敗并不奇怪,卻比其他行業(yè)的腐敗更令人揪心,這是因為民航業(yè)與食品、藥品行業(yè)一樣,屬人命關天的領域,不能不讓人為之警惕。
  這次航線尋租腐敗,暴露出的管理體制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航班資源分配權更加集中,不利于監(jiān)管,灰色交易的結果是,市場營銷與服務做得再好也沒用,有實力的公司可能會被吃透潛規(guī)則者淘汰出局,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因航線尋租,最終勝出的航空公司,也要平白多出幾百萬到幾千萬元的“交易”成本,一些大型的民航公司每家每年用于航線交易的費用至少達數億元。這些成本最終要通過經營來消化,為保證利潤,要么擠壓維修費用或人力成本,要么在其他方面補回來,實際上都會間接削減安全系數,增加飛行風險。

  腐敗源于沒有公平競爭

  南方網網友馬紅漫說,在民航業(yè)內,上游資源配置的行政壟斷和下游終端的市場化競爭同時并存,民航體制長期難以理順,腐敗滋生無從避免。以此觀之,反腐風暴固然能夠彰顯民意、懲戒貪官,但并未切中頑疾的“七寸”,對民航業(yè)管理體制進行徹底變革才是根本之策。
  對民航業(yè)內公司而言,航線和時刻資源直接關乎客流量和最終收益,這兩者的配置權則收歸主管部門所有。而目前市場上的航空公司眾多,更加凸顯黃金航線和時刻的稀缺性。因此,民航公司之間的競爭最終演繹為對“關鍵人物”的公關爭奪戰(zhàn),各種尋租行為層出不窮,而“航權協(xié)調費”恰恰就是管制者的管制租金。這一現象已然成為了民航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也是讓諸多高官在此次反腐風暴中接連落馬的主因所在。
  他說,只要包括航線、時刻等航空資源的行政壟斷決策局面得不到徹底革新,圍繞航空業(yè)的各項革新舉措就僅僅是止于表面,毫無切實績效可言。航空業(yè)巨大的資金流量與暗箱操作的資源配置方式,為各種尋租鋪設了溫床。打破行政弊病的要害在于,真正公平地向所有企業(yè)開放市場準入、公開透明地推進航線招標、公平合理地分配財政救濟資金。隨著民營航空公司的壯大,“小政府”格局就會自然呈現,而無需紀檢部門過度操心監(jiān)管了。

  折射國企管理巨大漏洞

  紅網網友譚浩俊說,一個航線資源的分配,就存在這么多的漏洞,就有這么多的空子可鉆,如果其他方面再存在漏洞,那么,國有企業(yè)還怎么可能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呢?更重要的,此類問題,不僅在航空業(yè),在鐵路等壟斷企業(yè)同樣存在,很多鐵路貨物運輸的運力分配、線路安排等,也常常需要利用各種不規(guī)范手段、支付各種不規(guī)范費用,甚至行賄受賄等才能獲得相應的資源。
  因此,民航發(fā)生的這起腐敗案件,決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是整個國有企業(yè)現狀的反映。如果困擾國有企業(yè)的管理機制不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不規(guī)范、管理漏洞不堵上,那么,各種腐敗問題就無法得到根本控制。而國有企業(yè)要想真正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他認為,尤需引起高度關注的是,由于國有企業(yè)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下決心改變的態(tài)度,不僅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難以提高,也直接影響了民間投資者參與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的信心,使整個國民經濟的活力難以提升、結構難以優(yōu)化、增長方式難以改變。這才是更加可怕的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測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