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號公路是由西進入華盛頓的一條主干道。一輛專用于搬水泥柱的特種機械深夜開始工作,將分隔大橋車道的隔離水泥柱移動一個車道。第二天清晨上班高峰來臨時,入城的車輛就由三個車道拓展為四個車道;而下班高峰,出城車輛也能享受到四個車道的待遇。
為治理擁堵,美國人想到的不僅是挪動隔離柱。在另一條從南進入華盛頓的要道395高速公路中間,美國人還特地加建了一條兩車道的快速路:每天上班高峰時,只允許進城車輛駛入;而到了下班高峰,該道路又變成了出城車輛的專利。
在另一條從西北進入華盛頓的270高速公路上,不管是進城或出城方向,在道路最左側都有一個特定的道路符號:上下班高峰時,只有車內(nèi)有2至3個乘客或以上的汽車能進入這一特別通行道——美國公路管理部門以此鼓勵行車人“拼車”,減少交通擁堵的壓力,這也是環(huán)保出行。
在華盛頓,管理治堵還遠不止上述三個手段。在華盛頓市區(qū),幾乎一半的道路為單行線。大量單行線的設置,雖看似增加了汽車到達目的地的行駛距離,但卻大大加快了車流行駛的速度,也減少了道路擁堵的產(chǎn)生。
而在另一個美國大都會紐約,除了同樣劃定有大量單行線外,在幾座主要進城大橋收取過橋費,在城中心收取讓人咂舌的停車費,這讓許多紐約人都選擇了搭乘地鐵或公交汽車上班。紐約在美國算是一個交通非常擁堵的城市,但比起國內(nèi)的北京和上海,紐約司機可能還是要感到慶幸的。
當然,北京和上海人口要遠遠多于紐約和華盛頓,中美發(fā)展階段也不同、國情更有極大差異。將美國的做法簡單套搬到中國,也未必就能起到有效緩解道路擁堵的作用。但美國人對待交通的認真態(tài)度,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從普通民眾角度講,在華盛頓和紐約,行人橫穿馬路、司機亂停亂放和違規(guī)掉頭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但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仍是守法的好公民。
從政府官員來講,守法是他們能否保住飯碗的前提,這自然也包括在交通守法上。在國內(nèi)一些城市,經(jīng)?煽吹教貦嘬囕v無視交通規(guī)則橫沖直撞的情況,這既有失政府威信,更加劇了道路交通的混亂。但在美國,除了執(zhí)行公務的警車、救火車和救護車外,不存在敢不守規(guī)矩的特權車。對普通人來說,違規(guī)的結果是扣分和罰款,這沒有通融的余地;而對政府官員來說,暫時的耍威風,一旦被抓住,除了被扣分和罰款外,還可能失去飯碗,警察也不敢通融,通融的結果往往是警察和“打招呼者”雙雙失去飯碗。
從決策者來說,則既需要制定科學的治堵之策,同時更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緩解擁堵作出表率。在華盛頓,部長們外出,往往也就是一兩輛車同行,同樣也得遵守交通規(guī)則;重大國際會議,往往都安排在周末,實行“錯時”開會;總統(tǒng)進出白宮,則大多選擇乘坐“海軍一號”直升機,以此避免對道路交通造成的壓力。而在紐約,億萬富豪出身的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很讓人稱道的一個舉動,就是經(jīng)常上下班坐地鐵,盡管他也就象征性地坐幾站路,但我們?nèi)珖卸嗌偈姓呒壒賳T會公交出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