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建筑抗震奧秘:日本何以“樓堅強”
2011-06-11   作者:李陽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個地震頻發(fā)的國家。為了適應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日本人非常重視房屋的抗震性能,日本的建筑在防震、減震方面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在經歷了9.0級東日本大地震后,人們驚異地發(fā)現,很多高層建筑依然保持完整,甚至連大的裂縫都沒有。大多數毀壞的房屋并非被震垮,而是被海嘯吞沒。那么究竟有哪些“獨門武器”使得日本建筑如此“堅強”呢?
    應該說,首先要歸功于日本完備的相關法律。早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時必須計算防震程度。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日本頒布了建筑防震標準——《建筑基準法》!痘鶞史ā芬(guī)定,高層建筑必須能夠抵御里氏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一個建筑工程為獲得開工許可,除了設計、施工圖紙等文件外,還必須提交建筑抗震報告書?拐饒蟾鏁闹饕獌热莅ǎ鶕卣鸬牟煌瑥姸,計算不同的建筑結構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進而確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的規(guī)格和配比。只有一級建筑師以上的人才能有資格編制抗震報告書,報告書中的相關計算必須要使用國土交通省認可的專用程序,完成后必須經過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檢查,確認無誤后才能開工。
    日本對防震設計相關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也很大。2006年底,一名叫姐齒秀次的建筑設計師因編造了幾十棟公寓樓的抗震數據而被捕。此事曝光后,政府緊急開展的建筑抗震性復查,導致連續(xù)幾個月都沒有新建筑獲準開工。對于那些偽造了地震數據的“豆腐渣”工程,政府也下令要求地方政府重建或修復。如此嚴厲的懲處足以震懾業(yè)界。
    當然,日本建筑防震的關鍵還是在于技術。日本的民居大都是柔性的木結構。木結構房屋在承受地震作用引起的晃動時,可以很好地釋放力量,不容易散開和松動。在此基礎上,日本民宅均采用箱體設計,地震災害發(fā)生時房屋可以整體翻滾而不損毀。20世紀80年代后,日本研究開發(fā)了主要應用于民居的“免震建筑技術”,就是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間設置用柔和的材料制成的免震層。發(fā)生地震時,能夠保住建筑物完好無損,也可以避免由震動引起屋內家具傾倒造成家具損壞和人員傷亡,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因人們的恐懼心理加劇次生災難。這種房屋成本低,技術可靠。據說建一所免震的個人住宅,只需投入一輛普通汽車的費用。此外,在專業(yè)技術人員對民房進行抗震加固的基礎上,政府也給予居民適當的補貼鼓勵私人進行抗震加固。
    日本高層建筑中多采用抗震性能最好的輔以輕型墻面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并且普遍應用“地基地震隔絕”技術,即在建筑物底部安裝橡膠彈性墊或摩擦滑動承重座等抗震緩沖裝置。比如,三井不動產公司一座公寓外圍使用了高強度16積層橡膠,建筑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膠系統的積層橡膠。在6級以上的地震發(fā)生時,這種保護裝置能使建筑物的受力減少一半。另一種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種球體,讓這個部分吸收地震能量形成損傷,而不會危及建筑其他部分。等地震過后,只需把這部分換掉就可以。還有比較普遍的做法則是放置油壓器裝置,其作用相當于保險絲,基本上在高層建筑中,每層都會放置一個以上這種裝置。
    而古舊建筑、獨戶建筑與高層樓房相比整體重量輕,積層橡膠不起作用。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與基礎之間加上球型軸承或是滑動體,形成一個滾動式支撐結構,這樣可減輕地震造成的搖動。
    還有一種有意思的彈性建筑物。這種建筑物不直接接觸地面,而是建在隔離體上,隔離體由分層鋼板組和阻尼器組成,阻尼器由螺旋鋼板組成,當地震發(fā)生時,螺旋鋼板會通過自身彈性來吸收并分散地震的能量,起到減緩上下的顛簸的作用。
    此外,日本民眾防震意識非常強,日本所有的建筑物都要定期接受抗震評估,檢查其房頂和地基是否能承受強烈晃動。如果不能通過評估,建筑物就必須進行改造,甚至推倒重建。日本人在買房子或租房子時非常注意房屋的年限,在購買房屋前,買主往往會要求開發(fā)商出示建筑抗震評估表。這樣的防震意識反過來又促使開發(fā)商們?yōu)槭狗课蓓樌u出而不得不對建筑的抗震更加重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抗震“繃帶”在日本建筑物加固領域悄然興起 2008-06-10
· 抗震"繃帶"在日本建筑物加固領域悄然興起 2008-06-10
· 日本:建筑定期做“體檢” 2008-05-26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