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牽涉國民健康,在世界各國都是極度敏感的問題。比利時雖然人口只有1000萬,面積3萬平方公里,可是生豬年出欄屠宰量高達1168萬頭,牛80萬頭,生肉和各類肉制品不僅在歐洲市場享有信譽,甚至遠銷南美以及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比利時出口豬肉占其總產量的50%。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比利時農莊、屠宰肉聯企業(yè)、行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時發(fā)現,構筑嚴格的、完備的監(jiān)控系統是比利時保證肉食安全的基礎,從而使國民能夠放心消費、享受健康,并且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比利時品牌形象,其做法對我國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汲取教訓,建立食品安全署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比利時曾經有過非常慘痛的經歷:1999年,比利時發(fā)生二惡英污染危機,波及746家養(yǎng)豬場、440家養(yǎng)雞場和390家養(yǎng)牛場,經濟損失高達35億至125億歐元。
比利時政府痛定思痛,吸取教訓,于2000年成立聯邦食品安全署,專門負責監(jiān)控食品安全,其中包括肉食安全。該署目前工作人員1300名,其中半數直接在相關企業(yè)實施現場監(jiān)控。它擁有自己的5個實驗室,同時授權24個其他研究機構的實驗室以及另外10個國家實驗室,參與食品安全的化驗分析。食品安全署一年進行10萬次現場檢查,6萬次取樣檢查,35萬次化驗分析,所有現場檢查、抽樣檢查和化驗分析內容以及結果一律在其網站上公開,同時接受消費者的咨詢和舉報。
與此同時,食品安全署也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它雖然是一個政府機構,可是按照ISO17020標準實行管理,并接受相應審計和檢查。該署一年兩次借助民意測驗評估實際工作,一次是面向普通消費者,另一次是面向被其監(jiān)控的企業(yè)。
據比利時肉食聯合會的質量控制專家莉苔希婭介紹,食品安全署對全國所有養(yǎng)殖、屠宰和加工企業(yè)實施全方位監(jiān)控,包括管理制度、設施衛(wèi)生、污物污水處理,對肉食檢測涉及合成代謝藥物、抗生素、鎮(zhèn)定藥物、殺蟲劑、鉛鎘重金屬、二惡英、多氯聯苯以及違禁添加劑的殘留。她表示,比利時的食品安全控制在歐盟范圍內是最嚴格的。
2008年,中國和比利時簽署了豬肉貿易議定書,比利時對開發(fā)中國高品質肉食市場給予厚望。
莉苔希婭說,比利時法律禁止使用工業(yè)廢油生產飼料,禁止企業(yè)同時生產人用食品和寵物食品,禁止養(yǎng)殖業(yè)使用激素,禁止在人類食用的家畜家禽的飼料中使用動物蛋白(內臟或其他雜碎),因為瘋牛病被懷疑與此有關。另外,對抗生素的使用也有嚴格規(guī)定。與此同時,比利時對養(yǎng)殖業(yè)和相關產業(yè)實行強制保險,以應對可能發(fā)生的食品安全危機。
從生到死,豬牛羊實行“檔案管理”
為保證肉食安全,比利時聯邦食品安全署對整個生產鏈條——從最初的養(yǎng)殖場到最終的屠宰場——實施信息化“檔案管理”,即養(yǎng)殖時實行“身份登記”,屠宰時實行“身份鑒定”。
經營Dufowest養(yǎng)豬場的呂克告訴記者,在比利時,家畜家禽一出生就要向食品安全署申報,食品安全署為豬、牛按頭編碼,為羊按20只一組編碼,為雞鴨鵝按100只一組編碼,同時建立成長檔案。比利時的豬、牛、羊耳朵上都有一個圓形標簽,其實是它們的“戶口簿”,任何人都可以根據“戶口簿”去食品安全署的網站上查閱相關信息資料,包括它們的出生時間,飼養(yǎng)企業(yè),生病和用藥情況,法定檢查結果,直至屠宰企業(yè)。
呂克種植40公頃玉米地,年產560噸玉米,全部用來做飼料。飼料的其他主要成分還有麥子,蛋白質來自大豆,還要添加賴氨酸、糖和維生素A、D、E,良好品質的飼料保證了豬肉的安全。
呂克的養(yǎng)豬場一分為二,兩處直線相距500米,一處是“保育院”,圈養(yǎng)著不足2個月、20公斤以下的豬崽,另一處全是20公斤以上至100公斤可以出欄屠宰的成年豬。他解釋,大豬小豬隔離的目的是預防疾病,特別是小豬的抵抗力差,死亡率高達10%。因此,記者只被允許參觀大豬圈,小豬圈被婉言謝絕。呂克說,距離他家最近的獸醫(yī)只有1公里,一旦需要,隨時可以抵達養(yǎng)豬場提供幫助。
呂克一年出欄8000頭生豬,1頭生豬從出生到100公斤出欄屠宰需要6個月時間。期間,生豬需要接種兩次疫苗,預防5種豬傳染病。獸醫(yī)每兩個月檢查養(yǎng)豬場一次,食品安全署在生豬4個月時還要做血清分析,并且每年化驗分析1次養(yǎng)殖場的水質以及飼料,生豬最后兩個月的患病和用藥情況必須有詳細記錄。呂克說,按照規(guī)定,所有生豬檔案資料必須保存5年。食品安全署有檢察官每年核查1次法規(guī)制度執(zhí)行情況。
呂克的養(yǎng)豬場設計清潔環(huán)保。豬圈懸空設計,安裝抽風系統,縫隙水泥板不僅可以方便排泄物流入底層,而且與抽風系統搭配可以增強空氣流動,大大降低豬圈內氨氣濃度,有利于生豬健康,也保證了豬肉的品質。在抽風系統尾部,呂克還特意安裝了一個水幕裝置,略微含酸的水幕不間斷過濾豬圈內排出的高氨氣體,大大消除人們熟知的刺鼻臭味,保護環(huán)境。水幕裝置水池里的水最后成為上好的有機液體氮肥,重新施回農田,形成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比利時最大的生豬屠宰肉聯企業(yè)Westvlees與600家養(yǎng)豬場經營者簽訂了長期合約,其中包括呂克,它一年生豬屠宰量達130萬頭。負責質量安全的文森特說,該企業(yè)只接收有“戶口檔案”的生豬,養(yǎng)豬場送交生豬需要提前24小時通知,并提交最后2個月的相關信息資料,Westvlees還要檢索食品安全署的網站進行核實。
“信心重要,安全第一”是Westvlees的企業(yè)格言。文森特說,Westvlees內部設有化驗分析的實驗室,食品安全署也在企業(yè)常駐18名工作人員,而且總有其中的7人直接在生產線上進行監(jiān)控。用于實驗室化驗分析的肝、腎、脂肪取樣必須留檔保存一年,車間內200個細菌取樣點是為了對生產區(qū)域的衛(wèi)生實施監(jiān)控。所有屠宰加工過程中的資料信息都要存檔保留,以便食品安全署隨時進行調查。Westvlees還實行質量獎,獎金占員工工資的30%左右。
據文森特介紹,歐盟法律規(guī)定,牛必須牧場散養(yǎng),生豬可以集約飼養(yǎng),但是飼養(yǎng)密度不能高于1頭0.8平方米,以避免由于飼養(yǎng)密度過大導致生豬“情緒壓抑”,體內積累有害毒素。他透露,比利時確實有企業(yè)對生豬進行DNA檢查,要求情緒壓抑指標為負。
屠宰流水線,道道關卡保安全
Westvlees生產車間是不允許隨意出入的地方,參觀前,記者被要求換上一次性工作服和工作帽,穿上大膠靴,用消毒液洗手,在消毒池用毛刷洗刷一遍大膠靴鞋底,然后才被允許進入。文森特解釋,對于Westvlees,衛(wèi)生至關重要,只有產品安全,企業(yè)才有信譽,消費者才有信心。因此,Westvlees生產線天天例行的消毒清洗全部交由公立專業(yè)公司負責,以保證質量。
生豬一經屠宰,就被倒掛著送上流水線,第一道關卡就是檢驗臺,身穿白色工作服的食品安全署常駐人員和身穿藍色工作服的企業(yè)質檢人員同臺操刀,熟練地目測肉質,麻利地割下檢驗取樣。文森特指著兩臺攝像掃描儀告訴記者,它們用于檢測豬肉的脂肪含量和水含量。
眼見一扇豬被轉移出正常的流水線,記者詢問一位檢驗人員,他指著呈灰暗紅色的瘦肉部分說,此豬應該是病豬。豬耳朵上的編碼隨即被紀錄在一張表單上。
文森特指著一扇豬上被蓋的紅色檢驗章介紹說,檢驗章包含企業(yè)代碼、屠宰日期和批次,一旦出現問題,食品安全署可以立即以此逆向查出問題源頭。
屠宰車間像是一個大蒸籠,到處是噴射熱水的水槍,還有噴吐烈焰的火爐,不僅消毒,而且用于生豬外表皮毛的處理。從分割車間開始,生產線進入冰冷世界,以保證豬肉的新鮮,一扇豬按照肘子、蹄髈、排骨、通脊等等不同部位被大卸八塊。比利時豬以瘦而不柴聞名于世。
Westvlees的主業(yè)是豬屠宰和分割包裝肉及相關產品,如肉塊、肉絲、肉糜,同時也發(fā)展豐富的烤箱、微波爐用豬肉半成品。記者在車間里現場發(fā)現,Westvlees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注重采用物理手段保鮮,例如干冰、惰性氣體。文森特說,傳統包裝肉一般最多冷藏3天,而Westvlees在包裝盒內充上惰性氣體可以將保質期延長到1個月,而且不存在使用化學防腐劑產生的安全問題。
Westvlees的企業(yè)實驗室200平方米左右,重點檢驗豬腎的抗生素殘留以及豬脂肪的二惡英和多氯聯苯含量。眾多的透明塑料小圓盒是用于生產車間細菌取樣,以檢驗衛(wèi)生環(huán)境狀況。在實驗室的檢驗臺上,工作人員擺放了一些豬腎,在用刀劃開之處貼上白色的測試小圓片,3分鐘后,測試片顯示抗生素殘留的反應結果。檢驗如此快速、簡便。
嚴格食品安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比利時企業(yè)的相關支出,據Kipco-Damaco肉食公司的米蘭達估算,該企業(yè)每周兩次委托根特大學的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每月此項費用超過4000歐元。肉食聯合會的莉苔希婭承認,由于食品安全日益嚴格,企業(yè)門檻提高,近20年來,比利時屠宰肉聯企業(yè)呈數量減少、規(guī)模擴大的集中趨勢,目前只剩下60家。
鏈接:歐美國家流行“食品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