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騰訊的群體價值
2011-09-20   作者:段永朝  來源:經濟參考網
 

作者:藍獅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基本內容

    X光下,一覽無遺看騰訊。
    72位專家、52個問題,
    問騰訊,也問互聯網。
    一場3Q大戰(zhàn)把一度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也因此掀起了關于互聯網行業(yè)生存業(yè)態(tài)的討論。
    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很多問題也被暴露出來;ヂ摼W處于變革前夜,名為“診斷騰訊”的論壇邀請了來自互聯網、政法、新聞、學界等70多位專家和意見領袖,望聞切問,從公眾責任難題——“公眾美譽度”、行業(yè)責任難題——“壟斷與開放”、領袖責任難題——“山寨與創(chuàng)新”三個角度,通過給互聯網領軍者騰訊的把脈,分析了整個互聯網行業(yè)已經或者即將遇到的問題。
    近百個問題激烈碰撞,結合了專家的觀點、資深媒體人的觀察以及騰訊內部的反思。
    問騰訊,也是問整個互聯網。

    這次,騰訊把自己擺在了棋盤上。百余人所下的這“十番棋”,叫“診斷騰訊”。
    2011年2月21日,我在海南三亞參加第一場“診斷會”的時候,一時對這種“復盤”心存疑慮,主要有三點:其一,作為由頭的3Q大戰(zhàn)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即便“復盤”也僅僅是戰(zhàn)術性的,如此大張旗鼓地“復盤”,意欲何為?其二,長期以來,作為技術導向的公司,騰訊留給公共媒介的印象,一直是“悶頭做事”。此番“診斷”,大家七嘴八舌之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真能“診斷”出什么“病灶”,開出什么“妙方”嗎?其三,在中國互聯網這盤大棋中,12年工夫,騰訊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龐然大物”,占據了較大的市場和“勢場”,所謂“企鵝帝國”既包含對騰訊的敬意,卻也不無憂慮和揶揄。要真是敞開了說,騰訊能受得了嗎?
    參加完4月2日的最后一場,我的疑慮煙消云散。
    拜羅燕、夏勇峰、尹生三位媒體觀察員之勞,將這十場精彩紛呈的對話,以原生態(tài)的樣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眾多參與者,秉持對中國互聯網的濃烈情懷和責任感,從發(fā)展戰(zhàn)略到企業(yè)定位,從品牌營銷到公共關系,從互聯網治理乃至企業(yè)文化,到構建健康、開放、可持續(xù)的互聯網生態(tài),涉及話題之廣泛、意見之豐富,洋洋大觀;與會者言辭之懇切、談鋒之犀利,難能可貴?梢哉f,此番騰訊以自身為范例和樣本,為眾多思考者、行動者提供了極好的觀察窗口,其價值和意義已經超越了“診斷騰訊”,而成為反思中國互聯網發(fā)展之策略、方向與路徑中,難得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分享。
    呈現在讀者諸君面前的這部名為《X光下看騰訊》的紀實作品,針對公眾責任、行業(yè)責任、領袖責任三大難題,52個問題,從多個角度和側面,映射出中國互聯網發(fā)展歷程中難以釋懷的重大問題。對這部“原生態(tài)”呈現的作品,以下略談三點心得,勉以為序:
    一者,年已12歲之騰訊,實為中國互聯網成長史中典型樣本?梢哉f,互聯網為中國富有創(chuàng)造激情和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展翅飛翔的天空。騰訊是這個行列中的一員。在他們滿懷豪情地把數十款產品帶給億萬網民的時候,他們難以想象,自己所擁有的,是巨大的“能量場”;他們像“大象走進瓷器店”(羅振宇語)般,左沖右突,殊不知自己的節(jié)律舞蹈,卻導致了七零八落的后果。
    中國的互聯網之路,其新、其難、其苦,并不在“前人不曾遇到過”,更在于“前人所見并非全然可以借鑒”。通過“騰訊式自省”,在眾多批評指向互聯網企業(yè)的“道德底線”、“價值觀”、“客戶關懷”的同時,批評者們同樣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建立開放共贏的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從眾多真知灼見的碰撞中,可以體會到的是,這一開放共贏的體系,絕不是漂亮口號或者繡花枕頭,也不是靠別人施舍來的,它首先是對這一體系共同價值的相互認同,以及建立在這個認同之上的艱難實踐。唯此,路才走得出來。
    二者,十場“診斷”,出現頻度最高的語匯,是三位記錄者概括的“開放”、“責任”與“創(chuàng)新”。坦率說,這三個詞都比較大,單看起來,似乎顯得空洞。但經歷“十番棋”的推演,其所攜帶的厚重意蘊,令人思忖再三。
    騰訊作為純粹的民營企業(yè)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在中國互聯網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然而,在市場化、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國際化的巨大浪潮中,中國的互聯網事業(yè)從無到有,中國的網民數量從零到世界第一,也不過十七八年。短促的歷史進程,匱乏滯后的市場體系,白熱化的市場角逐,企業(yè)急速成長之后的“巨人癥”、“認知失調癥”等,成為嚴重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致命殺手,也似乎成為中國企業(yè)難以逾越的魔障和關口。
    “診斷騰訊”中最大的共識是,單槍匹馬、單打獨斗的時代過去了。開放,是互聯網的內稟特性之一;只有開放,才能順應互聯網發(fā)展的大局,才能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創(chuàng)新才能找到堅實的支點。
    三者,騰訊的自省,已經不獨屬于騰訊,而屬于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界。在騰訊以極大的勇氣,真誠地敞開心扉,把“騰訊式自滿與封閉”作為中國互聯網共有的典型樣本,擺在棋盤上的時候,在批評者、建言者的真知灼見熱切地指向“更寬廣的眼界與胸懷”、“更富有進取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意識與思考”的時候,“診斷騰訊”的“企業(yè)行為”,其實折射出這個產業(yè)飽含期待和希望的沖動與憧憬。
    很多與會者,都是12年前世界互聯網第一波熱潮的親歷者,也是中國互聯網發(fā)生、發(fā)展、壯大歷程的見證者。在這部濃縮眾多智慧的紀實作品中,讀者諸君應能透過字里行間,感受到坦誠、熾熱的希冀與激情,這種情懷蕩漾在會場內外。這些真知灼見的結晶,已經不單單是“診斷騰訊”的成果,更是奉獻給眾多互聯網觀察者、思想者和行動者的思想大餐。
    過去的兩年,人們談論的核心話題,已經從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轉移到了同樣席卷全球的移動互聯網風暴。移動、社交、新媒介、體驗,這一系列貌不驚人的詞語,已經具有了全新的內涵,以節(jié)點、個體、局部為形態(tài)的社會和組織,正在悄然轉向連線、社群和整體。互聯網世界的機器味道,正在快速地散去,人們越來越鐘情于相互連接的這個新世界,給人帶來的種種便捷、滿足、快樂和意外之喜。
    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做深呼吸,靜心反思,不但必要,而且難得。

(現任ZiffDavis媒體集團(中國)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主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這些書告訴我們如何讀書 2011-07-25
· 揭秘外國人是怎樣讀書的 2011-06-03
· “歡樂課外活動營”六一主題讀書活動 2011-05-31
· 世界讀書日,別讓書蟲獨自狂歡 2011-04-26
·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