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文化”造就德州人
2011-10-19   作者:記者 呂福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俗語講,一方水土,一方人。從性格來講,南方人與北方人截然不同,這不僅表現在外在的風土人情,甚至相貌特征,而且體現在性格與人文的深度差異。單從酒桌來看,就再明顯不過了。南方人善于即景小酌,以談話品菜為主,還分上午茶、下午茶,恰如西子湖畔慢歌慢調之婉約;而北方人更好大塊吃肉、大口吃酒,酒桌上多了一些豪放之氣,正猶如辛棄疾詞句的鏗鏘壯烈。
  德州,地處黃河之濱,京杭運河穿城而過,獨特的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造就了德州人豐富多彩的文化性格。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德州“兩河文化”融匯之地的特征十分明顯,西北界河為京杭運河、東南界河為下游黃河。德州人絕不等于同其他山東人,它既不單像膠東人那樣豪邁,也不獨飯店魯中人那樣厚道,卻能兼具齊魯之韻與燕趙之風。
  至今,在平原縣還盛傳著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兩次到平原采訪,都住在縣東郊的桃園賓館,旁邊的人工湖也凸顯了桃園文化的情厚情結。而當地人身材魁梧、國字大臉、劍眉明眸,酷似傳說中關公的相貌特征,也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德州扼南北交通之要,既是山東的北大門,又是京津南大門,有著“南北借力、東西逢源”的地緣優(yōu)勢,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
  德州之名源于德水,而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由于黃河歷史泛濫不斷,秦始皇二十六年更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改安德為德州。
  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德州就有人類居住,迄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4000多年前,禹疏九河,其中有五條河流在德州境內。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德州大地上流傳深遠,也塑造了德州人頑強樸實的性格特征。
  而南北流淌的古運河,則帶給了德州人濃重的商業(yè)文明與現代傳承。隨著隋代大運河的開通,德州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水陸碼頭與商業(yè)重鎮(zhèn)。唐、宋、明、清時期,既為交通、軍事要沖,又是著名商埠。
  據老船工們講,明清兩代,運河上來往船只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打蓬、拉纖、搖櫓、撐篙各種號子聲響徹云霄,形成了“南來北往船如梭,處處欣聞號子歌”的熱鬧景象。有名的武城運河船工號子,就是在這運河上被船工們世代傳承,唱響起來的。
  “兩河文化”的烙印深深留在了德州人的文化性格當中,德州地域文化呈現出兼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的特征。德州人歷來厚重淳撲又慷慨仗義,溫和誠實而不排外,有著齊魯文化的質樸厚重和燕趙文化的慷慨豪放。
  自古德州商人,買賣爭分文!奥煲獌r,摸地還錢”,是至今流傳在德州城鄉(xiāng)的一句耐人尋味的口頭語。當時,有句順口溜這樣描繪德州人:“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外商到州城,一精也不精”。這也道出了德州與其他山東人不同的商業(yè)品性。
  運河的開通,使這里留下了無數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足跡。僅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就屢次南巡,幾度駐足德州。明清時期,德州為全國33個工商業(yè)大城市和重要的對外商埠之一,出現了工商繁榮、客商云集、貨物山積、交易繁盛的景象。
  在歷史上,德州名人輩出,從夏朝有窮部落長后羿,到春秋時齊國政治家晏嬰,戰(zhàn)國時趙國軍事家廉頗,漢代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文學家東方朔,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等,都出生或活動在德州。特別是董仲舒倡導確立的儒家獨尊局面,奠定了古代中國社會推尊儒學、崇奉孔圣的傳統(tǒng),而齊魯文化也由地域文化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
  在德州,黃河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內現有禹王亭、全國最大的秦漢墓群、東方朔畫贊碑、董子讀書臺、蘇祿王墓等眾多歷史古跡。2004年“全國首屆禹城大禹文化研討會”在禹城召開,與會的72名專家學者,達成了禹城是大禹治水“導河入海”功成名就之地的共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中國太陽谷”落戶山東德州占地5000余畝 2008-07-15
· 德州、煙臺兩市:首次隨機電話調查民意 2008-05-12
· 山東德州兔肉出口重返歐盟市場 2008-03-03
· 寧夏黃河文化展示園項目啟動 2010-12-28
· 黃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博覽會將于9月開幕 2007-08-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