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桌的各色菜肴、剛出鍋熱氣騰騰的餃子、香醇的紅酒,高腳的玻璃杯……爸爸、媽媽、女兒、女婿,一家四口團(tuán)團(tuán)圍坐在圓桌邊,歡聲、笑語、祝酒詞,這一切構(gòu)成了除夕夜最平常也最溫馨的一幕。 不,等等,言語中不停冒出的英文和夾雜著的蹩腳中文,又使得這一幕顯得不那么平常:“這個茄子真好吃!”女婿剛吃了一口,來不及完全咽下,就迫不及待的發(fā)表意見。“那就再來一個,這不是茄子,是餃子!”媽媽邊說,邊又給他碗里夾了一個餃子,眼角滿是濃濃笑意。 這是28歲的以色列小伙約瑟夫在中國過的第一個農(nóng)歷新年。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逛廟會……這些在中國百姓看來習(xí)以為常的過年習(xí)俗,在他眼里,仍然充滿著新鮮和神秘。 就在大約兩個月前,他和同樣28歲的北京姑娘娜娜剛剛領(lǐng)完了“紅本本”,成為了這個中國家庭的一員。約瑟夫手上那枚樸素的婚戒,在內(nèi)側(cè)鐫刻著“Y”(代表Yosef)和“N”(代表Na)兩個字母,如此別致的設(shè)計,正見證著他們獨特的愛情——2007年3月,他們在千里之外的丹麥上語言課時相識;2011年11月,他們在北京翻開了嶄新的婚姻篇章。 在約瑟夫的眼里,中國很大。以色列整個國家擁有人口700萬,而光北京一個城市就生活著大約2000萬人。不過約瑟夫并不畏懼在中國這個國家開始他新的人生旅程。用他的話說,在這里,生活著很多的外國人,他一點沒把自己當(dāng)成老外!斑@里有很多的機會,我也在尋找屬于我的機會。”他的語氣堅定而飽含期待。 約瑟夫的老本行是“人民教師”,他在來中國之前,在Afula(以色列的一個城市)的一所中學(xué)教數(shù)學(xué)和物理。而在來到中國之后,他繼續(xù)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每周一到周五,在北京順義的一所猶太學(xué)校里,他仍舊是“孩子王”;周六一天,他的身份又轉(zhuǎn)換為數(shù)學(xué)家庭教師,輾轉(zhuǎn)于三個外籍家庭。密集的工作,辛苦不言而喻,可約瑟夫并不以為然,他說,他一直堅信,教師不僅是他鐘愛的職業(yè),更是他的命運!皬哪撤N意義上來講,來到中國,我沒有改變很多,因為,我仍在從事著我熱愛的工作! 他報名了中文課程,申請了中國駕照,學(xué)著用中國話開玩笑;與此同時,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約瑟夫說,與外人想象中不同,在這里開始新生活并融入到這里的人群之中,并沒有“跋山涉水”那般困難。“moving”(移動)一直是他人生的注腳,從俄羅斯、丹麥、到美國,再到人生的這一站——中國。所謂的“文化沖擊”也并非沒有,但他也不刻意夸大其詞。他說,他喜歡中國,絕非客套的溢美之詞。 就和所有生活在大城市的80后小兩口一樣,約瑟夫和娜娜也在默默打拼,耕耘著屬于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龍年零點的鐘聲敲響,一家四口高高興興的下樓放鞭炮、耍煙花。當(dāng)美麗的煙花劃破黑夜,約瑟夫臉上也閃耀著興奮的光芒!拔覜]有很特別的計劃,但是我和娜娜一直有個模糊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不做老師,她也不給別人打工,我們想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意,這樣時間就更加自由,我們可以一年當(dāng)中一半時間待在中國,一半時間待在以色列……”他描述著自己設(shè)計的未來,在黑暗中,他的眼睛一亮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