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或全面放權地方鐵路建設 票價仍由國家定
2012-03-29   作者:  來源:中證網(wǎng)
 
【字號

    將來的城際鐵路,不再都是鐵道部的“孩子”,將改由地方出資興建。昨日,《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處獲悉:未來,鐵道部將全面放手讓各省以及沿線市自主籌資,只提供技術和工程上的指導和協(xié)助。
  這意味著,在各省市和鐵道部的資金都很緊的情況下,外部資金將被引入鐵路建設。
  然而,專家不認為此舉能吹響鐵道部政企分開改革的號角,也不認為能改變鐵道部壟斷的局面。放權的最大意義在于減輕政府負擔,同時實現(xiàn)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利益雙贏。

  鐵道部被動放權

  近幾年,鐵道部以“飛”一樣的速度進行大規(guī)模的鐵路建設,不僅規(guī)模超乎尋常,而且技術難度亦相當之大。
  然而,多出少進讓雪球般的債務越滾越大,這個“飛人”的腳步也越來越沉重。面對2.3萬億的高額債務和數(shù)量巨大的“在建工地”,鐵道部不得不選擇“分流”的方式為自身減負。
  王夢恕介紹,目前鐵道部緊張的資金只能投入在那些急需和重大的項目上。日前,國務院發(fā)布的交通運輸業(yè)“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指出,今年必須建成一批重大鐵路項目,適時開工一批急需、必需項目。全面撒網(wǎng)的鐵道部再無力大包大攬,只能放權地方政府,轉泄壓力。
  日前,國務院批轉發(fā)改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今年要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要求,研究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
  鐵道部此時放權地方被有關人士指認為改革信號。
  對此,王夢恕表示,放權和改革并無關系!胺砰_自主修建權于地方政府,控制方仍是鐵道部。這不會影響國家對鐵路的控制權!蓖鯄羲≌f,放權的最大意義在于減輕政府負擔,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將來也能參與盈利分紅,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但這并不涉及制度改革或者權力劃分。
  此外,對于公眾關心的票價問題,王夢恕表示,民間資本注入鐵路建設后,并不能隨意改變票價,票價的制定和更改權仍在國家。

  地方政府探索“吸金術”

  鐵道部放權,地方省市拍手歡迎,而財政吃緊又讓他們捉襟見肘。據(jù)記者了解,去年多個省份未能完成鐵路基建的年度計劃,并且今年在鐵路基建上的投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據(jù)媒體報道,去年江蘇省鐵路建設計劃投資400億元,實際完成96億元,僅占計劃的24%,2012年鐵路投資為150億元,較去年400億元的年度計劃縮減了六成多。同樣的情況在福建、云南等省市也有所呈現(xiàn)。
  有投資人士指出,目前開通運營的很多城際鐵路都不賺錢,城際鐵路投資大、盈利能力又差,因此很難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北交大經(jīng)管學院教授趙堅認同這一說法,認為在城際鐵路大面積虧損的今天,投資鐵路并非聰明之舉。
  如若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剩下的空缺將必須由地方財政補上。于是,如何籌資成為地方政府修建城鐵的必修課。
  作為先行者,廣東省首先做了探索。1月19日,廣東省印發(fā)《關于完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fā)機制意見》稱,將城際鐵路沿線開發(fā)規(guī)模分為紅線內開發(fā)用地規(guī)模和紅線外開發(fā)備選用地規(guī)模,實行“以地養(yǎng)路”,將城際鐵路沿線的開發(fā)收益用來彌補建設和營運的虧損。
  但不少專家對此模式持質疑態(tài)度,王夢恕說:“地都已經(jīng)分過了,再來重新劃分不太可能!
  “以地養(yǎng)路”是否有效融資方式尚需時日界定。至于地方政府如何真正有效吸引資金,趙堅認為實現(xiàn)鐵道部的政企分開,建立保障投資者利益和公平的規(guī)則、體制才是根本所在。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鐵道部放手省內城際線路 民資入鐵路遭遇彈簧門 2012-03-28
· 鐵路改革也需要頂層設計 2012-03-26
· 民資應謹慎參與鐵路改制 2012-03-26
· 國務院:鐵路體制改革 2012-03-23
· 審計署公布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審計結果(全文) 2012-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