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25日
美國財政部在一份遞交給國會的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1993年9月和1994年7月中國均被置于匯率操縱國名單上。
1994年1月1日
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措施之一,中國將雙重匯率制度改為單一匯率制,將1美元兌換5.8元人民幣的官方匯率調整為當時通行的1美元兌8.7元人民幣的市場匯率,一夜之間將人民幣貶值33%。新的“受控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在政府規(guī)定的較小范圍內在市場上浮動。
1996年12月1日
中國允許用于貿易的人民幣與外幣完全可兌換,但對買賣外幣進行貸款和投資仍有規(guī)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
中國因在亞洲危機期間堅守不讓人民幣貶值的承諾并幫助維護亞洲穩(wěn)定而獲得稱贊。通過央行頻繁干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被固定在1美元兌8.28元。
2001年-2005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開始逐漸放松資本管制,但國際社會日益施壓,促使中國讓人民幣更快升值以幫助平衡全球貿易。
2004年2月
中國允許香港銀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幣零售銀行服務,以促進跨境旅游消費。
2005年7月21日
中國將歷時十年的與美元掛鉤的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一夜之間升值2.1%,匯率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2007年7月
首批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香港發(fā)售。
2008年7月-2010年6月
隨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日益惡化,中國事實上將人民幣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6.83元,作為穩(wěn)定中國經濟的緊急措施。
2009年7月
中國在指定城市開展允許公司以人民幣結算進出口貿易的試點項目,指定香港為內地以外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城市。
2010年6月19日
中國承諾增強人民幣交易的靈活性,事實上結束了兩年來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制度,重新采取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10年7月19日
中國央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意擴大人民幣在香港的結算范圍,離岸人民幣交易開始啟動。
2010年8月20日
麥當勞成為首家在香港發(fā)行人民幣債券的非金融類外資公司。
2010年10月1日
中國開展試點項目,允許指定出口商將部分外幣收入留在境外。
2011年1月12日
中國銀行向美國消費者開放人民幣交易。
2011年1月13日
中國啟動試點項目,允許國內公司使用人民幣在境外投資。
2011年2月4日
美國財政部說,人民幣匯率“被大幅低估”,但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2011年3月至4月
中國一季度約7%的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大多數在香港。截至4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儲蓄額達到5,110億元(790億美元),約占總儲蓄額的8.4%。
2011年4月28日
李嘉誠(Li Ka-Shing)的匯賢房地產信托基金(Hui Xia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成為在中國內地之外上市的首只人民幣計價股票,但在香港交易所掛牌首日股價大跌
2011年6月17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創(chuàng)出匯改以來新高。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2%,2005年匯改以來升值21.8%。
2012年4月14日
今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公告,將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