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昨天公開賣掉215輛市級機關公務用車,采用四不準方式,溫州車改繼續(xù)推進,公車取消,變成補貼,公務員是否領情?武漢葉青連續(xù)上書,關注的改革難點在哪里?《央視財經評論》正在播出。 主持人(陳偉鴻):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視財經評論》。今天我們來關注,溫州市繼續(xù)推進的公務車改革。106家行政單位、207家的事業(yè)單位,12000多人,大約有1300輛公車將被拍賣,日前溫州首批215輛市級機關公務用車順利地拍賣成交。從此,溫州市區(qū)范圍內的公務交通,將會實行限額的貨幣補貼,從300元到3100元不等。溫州的公務車改革是否有示范意義呢?發(fā)放貨幣補貼是否會演變成一種變相的福利補貼?擋在政府“三公”消費改革道路上的“公務車”的難關,到底該如何逾越?今天的節(jié)目我們將就此來展開評論。 現場的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張鴻,節(jié)目一開始,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相關的新聞背景。 解說:6月24號,溫州公車拍賣,在溫州市甌海區(qū)人民大會堂舉行,來參加公車拍賣的市民幾乎坐滿了拍賣會場的上下兩層。 溫州市民1:主要的目的就是車子的價位比較便宜,車子的保養(yǎng)又好,政府的車子一般都是定時保養(yǎng)的,這些東西看起來還是可以的,車看起來也不錯。 溫州市民2:車子比較新,價位比較低,主要是這個原因。 解說:首批215輛公車順利拍賣成交,起拍價總計645.34萬元,成交價總計1059.48萬元,成交價比起拍價增幅61.92%,拍的最高價是一輛2008年11月立戶的三菱,起拍價12.15萬元,以17萬元的價格成交。 說起溫州這次為何進行如此范圍和力度的車改,溫州市車改辦主任陳波說,管理難度大,財政支出大是主要原因。 陳波(溫州市車改辦主任):管理難度大主要目前的狀況公務車目前的管理就是公車的私用問題,大家也都反映出來了,同時也比較難界定有的時候是怎么用法,相對在管理方面,也缺少我們認為比較好的一些辦法。這個壓力大體現在哪里,據我們測算的一個數字,1700多輛車子,去年一年的它的運行經費大體在1.44個億,這個還不包括我們駕駛員的工資、費用等等。 解說:溫州車改具體方案是,除省管領導干部用車,執(zhí)法執(zhí)勤用車以外,所有公務車輛全部拍賣處置,對溫州市區(qū)范圍內的公務交通,實行限額貨幣補貼,從科員、辦事員到局長,每月每人最高補貼3100元,最低300元,遠程及重大應急公務交通,則通過向公務用車服務公司市場化租車和乘坐公共交通解決,并實行節(jié)約獎勵政策。 溫州約有1300輛公車做拍賣處置,僅留用300輛左右的執(zhí)法執(zhí)勤車,拍賣車輛約占總數的80%,留下的執(zhí)法執(zhí)勤用車,噴涂公車標志,同時建立GPS監(jiān)管系統(tǒng),對執(zhí)法執(zhí)勤車的使用進行跟蹤管理和監(jiān)督。 溫州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下屬的公務用車服務公司,事先已按市場評估價買走了200多輛公車,以供各單位租車用,考慮到購車的市場容量和賣車的市場價,車改辦對1300輛左右的公車分六批逐步拍賣。 主持人:看完了剛才這個片子你就可以想像,在溫州1300輛的公務車可能都要被改革掉了,未來所有公務人員,他們都是用補貼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交通,二位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好辦法?如果是的話,好在哪兒? 霍德明(央視財經評論員):第一個我先講一下,省錢。 主持人:省錢,確實,有效管理。 霍德明:那當然了,這次溫州市它是市級機關拍賣的公車,第一次200多輛,我查了一下,其實去年,2011年8月份,溫州的市屬國企就已經開始拍賣了,分了四次,當然第一次拍賣,也是拍賣了大概170輛,賺了多少錢,賺了880萬。 主持人:可能是第一次的小試水。 霍德明:對,拍了四次賺了六千萬,這次更大的規(guī)模,1300輛車子,預計我估計可能有將近上億了吧,但是溫州原來花在這個車子上面,溫州市級機關,一年要在1.4個億左右,所以對于公車的節(jié)省,不僅是賣出去了,賺了錢回來,還把未來的管理費省下來,另外還是有一筆支出,因為把公務員補貼交通費,我得講,三下五除二,溫州市市長陳金彪他說了,咱們預計還可以節(jié)省15%,他算過帳了。 主持人:希望還很大,我們的霍教授用學者的方式算了一筆帳,我雖然覺得應該是能省錢,但還讓張鴻來佐證一下,你覺得我們財政上的這筆錢真的因此可以省下來嗎? 張鴻(央視財經評論員):剛才霍老師說了一個十萬塊錢,其實有專業(yè)的調查表明,公車一輛年維護成本5到10萬,所以你要算這個補貼,肯定是省錢的,因為它變成了貨幣化的補貼,可以說18年來,1994年我們開始進行車改,如果再早算1988年我們有公務車這樣配置的一個標準,那算的話,現在已經是24年了。 主持人:對。 張鴻:這個過程當中,其實車改的這個方向基本上就是變成車補,你花錢,個人花錢,然后或者是車集中管理,然后你要用的話,你到公司去來用車。 所以本質上我們就是希望,因為現在三公消費,很多人都關注,三公里邊非常重要的公就是公務用車,所以它一定是會帶來省錢的,如果不省錢的話,那改革就沒有意義了。 主持人:沒錯。 張鴻: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它其實是減少了浪費。 主持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如此地在意這個改革,但是至少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一定是特別特別的在意,因為他已經連續(xù)9年上書公車改革,他就是人大代表葉青,我們現在就來聯線他聽聽他的看法。 葉青(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對于公車浪費,我自己有一個很切身的體會,因為我從2003年5月20號到湖北省統(tǒng)計局當副局長,上班第一天我就自己推行車改,就是自購私車,一個月局里給我1000塊錢,出差我就開車實報實銷,我自己改了10年到現在,我自己測算了一下,就說我可以為國家節(jié)約8到10萬塊錢,因為車是我買的,司機是我自己,然后我的保險,一些路橋費都是我自己出。 所以就說一輛公車一年如果你要問我,大概要花多少錢,所以我說大概要花10萬塊錢,這10萬塊錢是有一個條件,就是領導和司機都不私用。 第二個阻力就認為安全,我覺得從我自己的10年車改的經驗來看,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買部車自己開,來推動這個車改,再一個自己很認真地開車,也是很安全的,大家普遍認為的這兩大阻力,我覺得都不存在問題。 主持人:像葉青代表這么執(zhí)著的人,如果在中國多一些的話,可能真的能夠更快地來推動我們的公車改革,我覺得今天兩位其實也是推動者,你們覺得在這個推動公務車改革的過程當中,其實還有什么樣需要我們特別去強調的呢? 張鴻:非常簡單,誰用車多,誰多拿補貼或者完全市場化,就是你實報實銷不就完了,但是實報實銷有一個問題,比如說你主持人,你用車標準比我評論員要高,對吧,但是我評論員要成天下去走基層,下去要調研,你主持人就坐在演播室主持節(jié)目。 主持人:那誰給咱倆界定誰用的油是合適的油呢? 張鴻:對,結果是你來定,你來定誰拿的補貼多,然后當然你定的你拿的補貼多,我拿的補貼少,到最后這就反了,然后還有就是說,你主持人本來就不應該花那么多錢,你也沒有權力,因為你也不夠正部級干部。 主持人:因為我也沒想過。 張鴻:對,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說,第一,你本來就沒有這個特權,第二現在你來決定這個改革的方案,所以很難做到真正的貨幣能夠用到用車的那個位置上去。 主持人:張鴻說的更多地跟市場一個接軌,可能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霍德明:我想張鴻你剛剛提到了,短程貨幣化,長程市場化,這個東西是在葉青…… 張鴻:用多少花多少。 霍德明:我在想這個里面還是要確實地把它執(zhí)行下去,假如說你的位置越高,像張鴻剛剛講的,你大概拿了就是補貼,可是那個只拿300塊錢的那個人,他肯定是要長程市場化,他出去要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實報實銷,但是如果說是有抓到這個行為有貓膩行為還是要嚴格再去處置這個事情。 主持人:對。 霍德明:我想公車處理的事情,這樣子以貨幣或市場化的原則基本上是沒錯的。 主持人:確實說到公務車的改革,其實也許我們大家時有耳聞,因為溫州不是第一個,當然它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那么在公務車改革的道路上,到底我們經歷了一些什么?我們不妨再一起來梳理和回顧一下。 呂建福:你把車牌摘掉干啥。 記者:他叫呂建福,經常拿著攝像機奔走在河南的街頭,曝光違規(guī)公車,他集中曝光視頻博客吸引了上萬千次的點擊量,網民稱他“專拍哥”。“專拍哥”廣受關注的背后是久治不愈的公車頑疾。公車花費會有多少?民革中央2010年兩會期間,遞交的提案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包括司機的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一些地方公車消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在6%至12%之間。 說起公車改革的步伐,1994年國家出臺,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guī)定算起,公車改革已走過17年,各地也在探索。 2009年年底,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發(fā)布通知,規(guī)定元旦期間,公車私用一經發(fā)現,將被嚴厲問責,而更大的公車改革也在推出。 昆明市政府統(tǒng)一下發(fā)實名制公車專用卡,每月儲值400元,支付公務出行的全部交通費用,超支不補,剩余結轉,不予體現,同時統(tǒng)一收繳所有公務用車,留部分車輛組建服務隊,各單位按需租用,憑卡付賬,車身標識明顯。 季志遠(昆明市紀委黨風廉政建設室主任):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行政成本。 解說:昆明市統(tǒng)計,車改實施后,一年平均可節(jié)省開支降低幅度達到47.37%,公車改革新政頻出,2011年國務院召開的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開展公務用車專項治理,抓緊研究推進中央國家機關公車管理使用改革。 在今年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各單位公務接待費用,公務車購置和運行費用要詳細公開。 今年1月底國家發(fā)改委等17個部門共同制定了“十二五”節(jié)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倡議將在全國加快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政府機構公務用車按牌號尾數每周少開一天,并開展公務自行車試點。 主持人:看來各地的公務車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甚至在很多地方,我們還看到了一些陣痛的表現,拿這次的溫州的公務車改革來說,我覺得焦點之一就是“補貼”的問題,因為錢總是會特別吸引大家關注的目光,你看剛才我們前面介紹了,最低可能是每個月300,最高可以到3100,這不是一筆小數,但是有人因此會擔心說,你這個錢會不會發(fā)下去了,但是車依然還照開,就完全沒有達到張鴻說的,所謂的節(jié)約,你反而是造成一種浪費,你們覺得他們的擔心有必要嗎? 霍德明:肯定使用公車的這個程度上面,會比原來少多了,至于說,很多人擔心錢照拿,但是車照開,肯定是其他單位的這種所謂的使用吧。 所以要管到,所以我覺得,這個管到如果說還使用一千輛、兩千輛的話,應該不會有這么大的可能性,當然你得講我們國家幅員比較大一點,對于這種公車管理超級麻煩的,舉個例子好了,芬蘭8萬公務員,只有60輛公車使用。 主持人:這太不可思議了。 霍德明:對,日本平均1300個公務員一輛,咱們是20個人一輛,當然咱們國家幅員廣大,我剛說過。 主持人:人口眾多,這也是一個原因。 霍德明:可能很多地方鄉(xiāng)下你要去跑。 主持人:對。 霍德明:沒這個公車不方便,不過這是經濟進展一個過程,以前大家沒有私家車,只能用公車,但是現在我覺得慢慢進步了,公車現在這個排氣量也縮小了,可能外面還噴個漆,還得裝GPS,用公車不是那么方便,將來還是乖乖自己開自己的私家轎車上班,可能方便一點。 主持人:但是我覺得其實我們普通百姓,都是理性的,就是說,公車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必要性,像您剛才所說的,但你既然要改革,是不是可以改的徹底一點,我們剛才的擔心就是說,你現在變成了一種補貼,補貼會不會變成個人的變相的福利,這個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張鴻:汽車,小轎車,它不僅是這個工具,還是一個福利,就是你家人也可以用,司機也可以用。 主持人:是,分不清楚。 張鴻:由此產生的維護的費用什么,這里邊還有一些漏洞可以鉆,所以呢,它變成了福利以后,你看它就得按級別來,就是級別高的人,他不一定是用車多的,但是他拿到的補貼可能就是最多的,我算了一下,如果是3100塊錢的話,3100塊錢這個補貼,按照工作日來算,我們一般來說,一個月是22個工作日,再拋去一些假期什么的,大概21個左右的工作日,一個月3100塊錢補貼的人,一天的補貼是147塊錢,這個在北京這個城市如此之大的城市里,我覺得147塊錢,每天都花147塊錢的話,基本上都可以包月了,可以包車了。 主持人:是。 張鴻:而基層干活的那個人,他一個月300塊錢,一天才十幾塊錢,這樣的話,會導致什么呢,就是如果他真的是用車的話,用車很多的話,會導致什么呢,就是他有時候需要下鄉(xiāng)去調研。 主持人:對。 張鴻:有時候需要到哪兒去用一下車,這個時候,這三百塊錢因為等于是自己腰包里的錢,如果省下來就是自己的…… 主持人:你要不要掏出來這個錢。 張鴻:對,所以可能會導致什么,就是你需要用車的人,他因為這個他不愿意用了,不需要用車的人,他拿到補貼,其實那個錢就落在腰包里,變成了一個對過去這個福利的一種贖買,其實還是當做一種福利,而不是把它單純的當成一種工具,為什么我們說,剛才你擔心說錢照拿,車照開。 主持人:是。 張鴻:是因為在這之前,很多地方的改革,他就有這樣的教訓。 主持人:有這樣的先例了。 張鴻:包括這種級別的這種補貼,比如說著名是2008年開始的遼寧省遼陽市一個區(qū),它補貼的級別是…… 霍德明:8萬塊錢。 張鴻:對,一個區(qū)長和區(qū)委書記他要補一年8萬塊錢。 主持人:所以說車改的確可能說起來會容易一點,但是做起來實在是很難,在溫州之前,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的城市,早已經開展了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公務車的改革,那么從車改到車補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樣的一些問題?未來公務車的改革究竟該如何推進?稍后請各位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央視財經評論》。 解說:公車改革成為三公消費改革重頭戲,溫州經驗能否帶來破解公車改革困局良方?錢也拿、車照坐的問題又該如何化解?《央視財經評論》正在關注。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xù)收看我們的《央視財經評論》,今天我們和大家關注的是公務車的改革,在前面我們的節(jié)目當中,在兩位評論員的評述里,大家其實看到了目前在我們中國很多城市,早已經上演了各種版本的公務車的改革,那其實有很多人會認為,在我們邁出了車補的第一步之后,究竟后面的這一步是什么,我們怎么樣才能跟得上改革的節(jié)奏,不知道你們二位怎么來分析? 張鴻:包括補貼的公平,包括整個用車的透明,這都是我們要做的,因為車改確實是很難。 所以前年的時候,溫總理在兩會上,他就說了,說這個公務用車這個事情我們應該管得住,必須管得住,就公車私用,那他提到兩點,第一點就是公開透明,第二點就是民主監(jiān)督。 主持人:對。 張鴻:因為沒有這兩點,你靠自己來監(jiān)督自己。 主持人:無從談起。 張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公開透明和民主監(jiān)督,其實都是有細節(jié)的技術活,比如說怎么公開透明,剛才霍老師說了,國外有很多。 主持人:在哪兒公布,多長時間公布。 張鴻:對,好的經驗,GPS,你只要公車上裝出GPS,然后GPS拿出來公開。 主持人:對。 張鴻:因為是我納稅人掏的錢買的車,你辦公務用的,所以每一輛車的GPS的行車記錄我都是應該可以查到的。 主持人:而且都應該是可以公開的。 張鴻:對,你看德國有不少,包括原來總理康拉德也經常遇到這種事,就是他周末出去的時候,得開他那個自己的那個什么大眾甲殼蟲。 主持人:沒錯沒錯。 張鴻:他不能開他的放彈車,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霍老師剛才也說了,就是我們能不能真的下決心讓所有的公務車,全都有明顯的標志,這在國外很多國家都是這么做的,就是這個公務車像出租車一樣涂上相同的顏色。 主持人:對。 張鴻:這個車就是公務用車,你看我們看到救火的車,消防車,醫(yī)院用的車,很少被人拿來公務用車,為什么,因為它有非常明顯的標志。 主持人:其實在我們中國已經上演的公務車改革版本當中,雖然劇情各不相同,但是有一個情節(jié)是相似,那就是都是統(tǒng)一改成了車補,車補是大多數城市所選擇的方式,但張鴻的評論當中讓我覺得,這個主要的劇情不該是車補,我問問霍老師,如果您來設計這個劇情,您覺得我們已經提倡了18年的公務車改革,到底它真正要改到位、改到底,這個劇情應該是什么樣的,情節(jié)應該如何? 霍德明:重點是什么東西,當地方政府,我覺得地方政府是所有公車改革里面最重要的原動力。 主持人:對,你有沒有決心。 霍德明:他有決心的話,完全可以做下去。 張鴻:有決心基本的判斷標準是,你敢不敢于先公開你的公務車的數量,如果連數量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相信你是愿意改革呢。 主持人:對,第二個標準就是敢不敢裝一個燈,明示說,這是公務車。 霍德明:所以我相信,如果就地方政府能夠決心,當然還給他一個動力,有一個公車改革,改革好的話,我肯定要有些獎賞,我覺得事情還是可以做的,我還是說過,經濟在慢慢進步,誰愿意開個掛個紅綠燈的紅公車,一天到晚開著去接孩子去,麻煩。 主持人:是,我們今天也看到很多網友非常關心我們正在討論的公務車改革的話題,接下來我們分享一下他們的觀點,首先我們看到這位網友叫“牛!,他說“要想公車改革成功,首先就得要給那些行政機構制定出相應的標準,每級行政機購,每一個單位應該配幾部車,而不像現在這樣,什么樣的官員配什么樣的車,應該按一個機構來配車,而不是按人頭來配車”。 我覺得剛才網友的看法跟兩位的看法有很多是共通的地方,我們不妨接下來再來看一看我們今天的特約評論員,會有著什么樣的一些評論。 彭真懷(中國城市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公車改革的方向,其實應該跟公款旅游,公款消費,這些所謂三公支出聯合起來加以考慮,各級人民政府都有對人大去報告,當年年度財政預算的義務,這也是一個法定的義務,那么同時每年也有一個財政決算的報告,能不能把這些財政的預算或者財政的決算真正在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讓人民代表有一個程序化的監(jiān)督,這是一個必要的途徑。第二一種途徑,我覺得就是要重要地發(fā)揮媒體的作用。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xù)收看《央視財經評論》,今天的節(jié)目和大家共同關注的是公務車的改革,在中國過去的18年當中,不少的城市,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各具特色的公務車的改革方案,那么在未來我們想聽聽兩位的建議,究竟什么樣的改革可能是你們認為最重要的? 張鴻:我建議觀眾做一個游戲,就是上網去搜你那個縣,你那個市,這個名字加上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你一般都能搜到你所在的那個行政區(qū)域的公務用車管理辦法。 主持人:是。 張鴻:然后你會發(fā)現,基本上都有這樣的一條,就是它的標準就是配編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在很多縣里面都是四大領導班子成員,原則上按每人一臺的標準定編。 主持人:還是級別。 張鴻: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xié)、紀委,按縣級的在職領導職數,每人配備一輛公務用車,它不是級別的問題,是這本身就是違規(guī)的,因為按照國家的要求,只有正部級才可以有專車,副部級都只能有公務用車,而不能有專車。 所以你看到沒有,這已經是大家都已經在自己的條例上都已經公然地違反中央的政策。 主持人:已經不是潛規(guī)則了。 張鴻:包括前兩年民革中央也建議,在兩會上建議說,要建議取消廳級以下官員專車,可是按照規(guī)定,廳級以下官員根本就不應該有專車。 所以我覺得改革先不著急,先糾錯,就是過去我們用車上有哪些違規(guī)的地方,先把錯糾了,然后再談改革的事情。 主持人:對,這是一個過程,就像我們說,請勿隨地吐痰,本來這個地方不該吐痰,但你需要明示說不該這么做。 霍德明:我提一個更具體的方式,我剛說過了,咱們平均20個人一輛公車的,今天溫州的改革,我大概算了一下,他們大概可以達到100個人,一輛公車,就拿這個東西來要求全國,一年,兩年之內,快一點一年之內,你就給我做到平均一百個人一輛公車,之后再慢慢要求上去,但日本的1300個人一輛公車,我估計大概要三五年。 主持人:就是有標準,你就能去界定他到底達到了沒有。 霍德明:如果在最短時間里面做到一百個人一輛公車,這應該不是大難事,而且更何況,張鴻剛才講了,現在每個市有公車管理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