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上周被曝發(fā)出限氣令并進行提價。外界質疑中石油在天然氣消費淡季“限氣提價”,意在彌補進口天然氣業(yè)務的巨額虧損。昨天,中石油總部人士回復記者稱,總公司層面目前沒有任何有關下屬公司“限氣提價”的相關信息。
現象
淡季反常限氣提價
上周,有媒體報道稱,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4月28日發(fā)出通知,稱由于中石油上游氣源緊張、缺口較大,決定自5月2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限氣26%。數天之后,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再發(fā)通知,自5月5日起,天然氣恢復供應。但記者獲悉,恢復充足供氣的前提條件是,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2元/立方米,漲幅達8%。據了解,收到限氣提價通知的有山東、河北、陜西等省。
對于限氣原因,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5月天然氣供應超出計劃,現在只是回歸原計劃量,只會適當減少直供工業(yè)用戶的供氣量。由于中石油北方兩大主力氣田華北油田和長慶油田在5月至6月期間要進行常規(guī)檢修,加之下游天然氣用戶增速迅猛,導致目前北方管道氣供應趨緊。
有數據表明,2012年華北地區(qū)全年用氣量占全國的30%左右,需求量增幅為全國的兩倍。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李凌軒表示,雖然在天然氣消費淡季做出限氣提價的舉措有違常規(guī),但目前華北地區(qū)天然氣需求量增幅遠超全國產量增幅,因此對該地區(qū)減少供應也在情理之中。
天然氣進口陷巨虧
天然氣的價格一直是中石油的一個心結。中石油副總裁孫龍德就曾公開表示,天然氣的核心是價格問題。他認為,推動定價機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國家希望加快完善天然氣價格體系,但改革需要實現賣得好與買得起之間的平衡。
中石油2012年年報顯示,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際虧損21.1億元,其中中石油自去年開始進口中亞天然氣及LNG陷入巨額虧損,共計虧損419億元。今年一季度,進口天然氣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44.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超過40%。同時,中石油以94億元的政府補貼額名列央企補貼排行榜第一,其煉油板塊和天然氣板塊上的虧損則是國家給予所謂“政策性虧損”補貼的主要原因。但在今年成品油價格機制已經進行了更加市場化、更利于上游成本傳導的改革后,國資委向中石油提出更嚴格的減虧指標。這也成為外界此次質疑中石油欲通過限氣提價彌補虧損的指摘之一。
探因分析
提價時機遠未成熟
按照國家現有的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制,天然氣出廠價實行政府指導價,供需雙方可以國家規(guī)定的出廠基準價為基礎協(xié)商確定具體價格。進口天然氣價格與國內天然氣銷售價格的倒掛導致了目前中石油的巨虧。中國石油大學教授、中國油氣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指出,經過測算,如果要使中石油達到天然氣業(yè)務盈虧平衡,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上漲的幅度需接近50%。劉毅軍還指出,終端的居民天然氣價格調整,必須召開聽證會,而且調整權限在發(fā)改委,中石油只有在向下游氣站批發(fā)銷售天然氣時具備一定幅度的價格調整權限。
劉毅軍表示,從產銷比看,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存儲量嚴重不足,不足的這部分需要通過進口彌補。但目前國外采購價高于國內氣價是擺在國內整個天然氣產業(yè)面前的一個難題,需要推動價格改革來破解。業(yè)界普遍認為,現階段還不具備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條件,提價時機遠未成熟。中投顧問任浩寧表示,滿足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供給量可以保證;二是需求可以調控;三是價格可以影響供求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