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當下發(fā)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歷史的眼光。2001年至2012年間,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國家不僅經(jīng)濟增長領先于全球各國,股市的表現(xiàn)同樣十分搶眼,最大漲幅都在3至6倍左右。房地產(chǎn)市場同樣如火如荼,金磚國家中心城市的房地產(chǎn)價格平均漲幅都在2至5倍。截至去年底,按照絕對價格計算,金磚國家房價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而是印度的孟買,高端的住宅價格達到5萬美元/平方米。
當國人在為房地產(chǎn)調控而大傷腦筋的時候,我們不妨將眼光看遠一點。不僅中國的房價在快速上漲,所有金磚國家的房價都在飆升。這說明,不僅是所謂城市化、工業(yè)化推高了房價上漲,房價上漲的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國際資本不斷向金磚國家流動。
十年前,高盛公司的首席經(jīng)濟學家奧尼爾之所以能夠準確提出“金磚國家”的概念,其邏輯起點應該是美國的貨幣政策進入擴張期,即“美元進入熊市”。從歷史上看,只要美元進入熊市,國際資本必然會重新配置,從發(fā)達國家流向發(fā)展中國家,資本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在80年代的美元下跌周期中,崛起的是亞洲“四小龍”。過去十余年所謂“金磚四國”的崛起就是當年亞洲“四小龍”故事的翻版。
對于股市或商品期貨投資者而言,結果比開頭更重要。1996年開始美元進入上升周期,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亞洲金融危機”。曾經(jīng)繁華的香港、臺灣、泰國、韓國的股市與樓市都進入了熊市,有些市場的最大跌幅超過70%。
當前的美元走勢及其基本面與1996年相當類似,金磚國家需要警惕當年亞洲“四小龍”的教訓。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之前,要防范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所帶來的風險,最關鍵是要把自己的潛在風險一一排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經(jīng)過十余年的經(jīng)濟擴張后,我國的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部門已經(jīng)累積了相當大的債務風險。高負債與產(chǎn)能過剩疊加在一起就意味著金融風險。
年初以來,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都是為了控制和化解這些潛在的風險隱患。6月底,人民銀行開始減緩向銀行投放流動性,一度導致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被市場稱之為“壓力測試”。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全球資本流向改變而付出的努力。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看清楚上述大趨勢是至關重要的。年初以來,不少機構投資者一直在強調藍籌股的低估值,但半年下來損失慘重。除了銀行股以外,其他所謂的藍籌股都跌幅巨大,煤炭、鋼鐵、化工、保險、工程機械等行業(yè)的指數(shù)跌幅都在30%左右。從國際資本流動的規(guī)律看,這些都是正,F(xiàn)象。筆者認為,現(xiàn)在只是市場預期的改變,對中國經(jīng)濟及股市的真正考驗還沒有到來,除非美國經(jīng)濟復蘇不及預期,美國的貨幣政策遲遲不作調整。
按照筆者的邏輯推理,曾經(jīng)最牛的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也即將進入下跌周期。過去十余年來,無論是什么時間買房子都可以獲得盈利,房地產(chǎn)投資成為國人最理想的投資場。很多人都相信“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當國際資本流向發(fā)生逆轉,這個神話到了結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