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土地市場,只要一拍地,就是猛漲。
11月4日,北京國土局現(xiàn)場共出讓了8宗配建競價地塊,總成交金額高達87.69億元,其中6宗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值得注意的是,純市場化的商品房用地地價再度飆漲。
北京市推出“自住型商品房”,意在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差,以抑制房價的上漲。但從目前土地成交情況看,由于自住型商品房用地進一步擠壓了普通商品房用地,使得后者的地價水漲船高,甚至一再突破記錄,而地價推動房價上漲已成近幾年樓市的鐵律。市場的運行趨勢再次走向了政府政策的反面。
地價三級跳
11月4日北京土地出讓的情形,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并預示著北京樓市明年的走向將嚴重分化。
當日北京共有8宗住宅用地成交,出讓總額達87.69億元,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118.3萬平方米,其中,配建自住型商品房的面積達64.97萬平方米,配建公租房的面積9.74萬平方米,配建經(jīng)適房的面積7.8萬平方米,配建限價房的面積8.51萬平方米,留給純商品房的面積只有約20萬平方米。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位于北京朝陽東五環(huán)邊上的東壩南區(qū)地塊。東壩南區(qū)地塊總建筑面積為93534平方米,除配套設施外,還要求配建限價商品房8500平方米,限價9900元/平方米,配建自住型商品房5萬平方米,限價2.2萬元/平方米。據(jù)測算,剩余的普通商品房樓面地價約3.7萬元/平方米。而目前,地塊周邊二手房的房價目前為2.8-3.8萬/平方米。面粉超過面包價的情形再度出現(xiàn)。
當天同時出讓的海淀東升鄉(xiāng)(清河盒子房廠土地一級開發(fā)項目)地塊被合景泰富拿下,剔除保障房后,該地塊商品房用地地價為48000元/平方米,總價5.4億元。其中,配建17000平米公租房。
該地塊拍出后,清河華潤橡樹灣某負責人十分感慨地表示,清河樓面價都已經(jīng)到48000元/平方米,那我們的項目要賣到多少錢合適呢?據(jù)了解,橡樹灣去年推出的房源售價為36000元/平方米,現(xiàn)僅剩最后一期,其售價也已從最初預計的48000元/平方米調整為55000元/平方米。
此前拿過地王的融創(chuàng)、泰禾等相關人士,看到11月4日拍出的高價地后,均表示,“這樣看來,我們以前拿的地王真不貴!
21世紀不動產集團市場發(fā)展中心總監(jiān)桑豫峰認為,11月4日北京土地出讓的住房結構,完全符合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初衷。純商品房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包括自住型商品房在內的所有類型保障房,所占比例超過75%,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占比超過一半。
根據(jù)10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宣布的計劃,假如明年自住型商品房供應量是5萬套,加上其他類型的保障房,真正可供建設純商品房的土地已經(jīng)不足四分之一。
正因如此,醒悟過來的開發(fā)商,爭奪土地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無論是限價房、自住型商品房還是純商品房的用地,只要是土地,先搶到手再說。因為,如果不想建保障房,甚至可能被擠出北京市場的大門。至于純商品房,則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如亦莊河西區(qū)X13R2地塊,均攤后的純商品房樓面價突破6萬元/平方米,而此前的8月14日,融創(chuàng)葛洲壩聯(lián)合體奪得的亦莊B01R1-1地塊,樓面價是2.8萬元/平方米。
明年房價如何調控?
業(yè)內人士預測,按照東壩地塊3.7萬元/平方米的地價,上市后的售價可能達到6萬元;清河4.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上市價格甚至難以想象。
桑豫峰認為,從地價來分析,2014年的北京商品房價格,仍將暴漲,否則根本無法支撐已經(jīng)高到離譜的樓面價。她不無擔憂地表示,從目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結構來看,純商品房所占比例急劇萎縮,樓面價迭創(chuàng)新高,決定了2014年以后已屬“少數(shù)派”的商品房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豪宅化。這也是業(yè)內現(xiàn)在普遍的看法。
CRIC分析師李瑩也認為!白宰⌒蜕唐贩俊庇兄诰徑猱斍皠傂铇潜P供應不足的壓力,也是在對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影響不大的前提下,穩(wěn)定房價預期的上佳做法,因而對全國房價高漲的一二線城市都有推廣意義。但是,普通商品房供應受到各類保障房用地的擠壓,可能也會倒推房價上漲。
然而,令人感覺矛盾的是,11月初坊間再次傳來政府部門收緊限價政策的信息。如果恢復今年二季度的做法,商品房售價幾乎全部要由政府來審核,實際上也就是由政府來定價,那么,今年年底出讓的這批商品房用地,明年上市時的售價,能否達到開發(fā)商盈利所希望的價格,仍然是未知數(shù)。
對于北京市持續(xù)收緊的限價政策,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再度炮轟稱,“真是荒謬。地價都超過四萬了!
央行2013 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的居民占比較上季度提高了0.9個百分點。
桑豫峰認為,行政管制解決不了商品房市場的問題,尤其是房價的問題,政府之手用得過于繁密,甚至還會使問題復雜化。目前,業(yè)界共識是,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仍然必須依賴于房地產長效機制的盡快建立,以及土地出讓制度尤其是集體建設用地制度的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