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騮山 又名小山,形成于2萬至3萬年第四紀晚期火山噴發(fā),是九河下梢入海處及九河文化的交匯點。其典型性、多樣性和自然性,實屬平原地區(qū)獨有、國內罕見,是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地質遺跡區(qū)。
東漢帝王陵 位于小山主峰,該陵為東漢質帝劉纘之父、渤海王劉鴻之陵。氣勢恢宏,彰顯帝王風度,后陵之上曾筑有烽火臺、望海臺。
藥王廟 帝王陵以東半腰處有藥王廟,史載:廟內塑有藥王孫思邈像,有扁鵲、華佗等十大名醫(yī)塑像。廟前有六株參天古松陰翳蔽日,兩尊把門將的塑像立于門前。相傳藥王孫思邈在小山一帶行醫(yī)看病,留下了許多藥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故事傳說。藥王廟建于唐初,毀于戰(zhàn)亂。
七龍?zhí)?/STRONG> 相傳,玉帝派七條青龍降至小山月角湖護佑良善。七條神龍調來天河水據(jù)潭而守,于是小山月角湖有了七龍?zhí)。從此,龍珠放出的祥瑞之光晝夜沐浴小山,往日的不毛之地徹底變了樣,使小山成為人間仙境。
海興濕地 位于海興縣東部,距縣城5公里,東臨渤海,靠黃驊大港,南隔漳衛(wèi)新河隔海相望,濕地面積29330公頃。濕地區(qū)域內部地貌差異較大,由于河道、溝渠縱橫交錯,形成了微波起伏的地貌特征,主要地貌類型有:河流、河間洼地、沼澤、山丘、海岸和島嶼。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徐殿龍組稿,由海興縣委宣傳部周金良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