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良種加良法 良機配良田——安徽集成舉措促夏糧迎豐收
2024-06-04 記者 水金辰 合肥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5月下旬以來,產糧大省安徽4300余萬畝小麥開始大面積機收。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安徽投入聯(lián)合收割機5.1萬臺,收獲進度已超四成。在淮南、阜陽等糧食主產區(qū),記者走訪多位種糧大戶了解到,今年小麥不僅產量不錯,質量也好,豐收的背后得益于該省推進良種良機良田良技深度融合。

  阜陽市阜南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劉峰告訴記者,今年這場擺設于自然環(huán)境下的“麥田擂臺賽”可謂“關卡重重”。秋種遇雨使得播期推遲、返青期經歷凍雨和持續(xù)寡照、抽穗揚花期遭遇赤霉病侵襲、灌漿期干旱疊加干熱風影響糧食產量……不利的氣象條件,更考驗著種糧人的種植水平。

  5月29日,在安徽蚌埠市五河縣朱頂鎮(zhèn)淮河岸邊,村民將收割的小麥裝車(無人機照片)。

  三夏時節(jié),在淮河沿岸的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110余萬畝小麥陸續(xù)成熟,當地農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小麥,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據了解,五河縣共投入各類收割機3000余臺,拖拉機、打捆機、烘干機等配套農機具近5000臺,同時成立農機維修服務隊,保障夏收工作安全高效開展。記者 黃博涵 攝

  在阜南縣苗集鎮(zhèn),托管服務2500畝麥田的中化現(xiàn)代農業(yè)阜南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虞葉蓁說,5月20日前后小麥灌漿碰上了干熱風,如果不采取舉措,小麥就會早衰停止灌漿,影響產量。在這個關口,他在霧化噴灌用水中同時加入葉面肥,一遍噴灌就增加了3克千粒重,換算下來畝均增產了近100斤。

  噴灌得以及時應用,還在于虞葉蓁托管的這2500畝地是阜南縣2023年開展的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記者在農田中看到,田埂一側安裝了蟲情測報儀、氣象監(jiān)測站等智能化設備,溫度、濕度、墑情、蟲情等局地小氣候數據都能第一時間反饋到虞葉蓁的手機App上。不僅如此,虞葉蓁指著農田說,澆灌的秘密在地下。據介紹,一套伸縮式自動噴灌設備安裝在這片農田的耕作層以下,需要用水時它就會升上來,不用時降下也便于農機作業(yè)。

  劉峰說,當地農業(yè)部門在這片良田上開展了關鍵增產技術集中合成,統(tǒng)一實施示范推廣應用,從這一季小麥生產形勢看,產量品質有保證的同時,還實現(xiàn)了節(jié)水節(jié)肥節(jié)藥的效果。

  安徽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表示,安徽省近年來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統(tǒng)籌推進突破性新品種選育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標擴面、先進適用農機更新?lián)Q代、抓好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創(chuàng)新集成和推廣應用等措施,有效促進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三主”融合,通過精耕細作示范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有效推動安徽全省糧油單產水平和綜合產能穩(wěn)步提高。

  早晨5時30分,淮河沿岸的淮南市鳳臺縣新集鎮(zhèn),鳳臺縣瑞耕糧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劉興杰已經向機手們下達了新一天的收割計劃。全程托管種植的1100畝地里,今年劉興杰種了不少皖墾麥22這個品種?!拔矣^察它三年了,產量高、抗性強、灌漿速率快?!痹趧⑴d杰的農田里,有近100畝地是當地農業(yè)農村部門設立的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田,這里每年都會安排15個適應當地種植的新品種。

  “種子是農業(yè)生產的‘芯片’。種子選好了,那就是種植方法怎么適配的問題。”劉興杰說,他在當地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之前,就自行進行品種比照試驗,試驗田里長勢參差不齊,同樣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和田間管理方式,試驗品種的抗性強能為大田種植降低不少風險。

  不僅良種要選好,良技良機也要區(qū)域可適性強。劉興杰告訴記者,當地屬于稻茬麥種植區(qū),因降水較多農田漬害相對易發(fā)生。與皖北連片密植不同,他們采用高畦作業(yè)種植小麥,在田內留出排水溝,便于農田降漬。與此同時,播種機械上選用旋耕播種起壟開溝鎮(zhèn)壓多功能的一體種植機械?!懊绾靡话臌??!痹趧⑴d杰看來,因地制宜地選擇栽培方法和農用機械,能更好地發(fā)揮增產效果。

  劉興杰說,這些年他種糧賺的錢又多投入到農機裝備的更新上。自走式大型植保機、衛(wèi)星平地儀、拋秧機、無人駕駛農用機械……據介紹,劉興杰利用這些新型農用機械為周邊小農戶提供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超過2000畝,帶動小農戶畝均增糧超100斤。?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強基固本向未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全面實施4年觀察

強基固本向未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全面實施4年觀察

“變化”“潛力”“機遇”,這是前不久馬來西亞七大鄉(xiāng)團的代表在海南考察時,提及頻率最高的三個詞。

·京津最近沙源區(qū)覆綠進行時——內蒙古沙地生態(tài)治理觀察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