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央行最新發(fā)布!上半年新增貸款13.27萬億元
2024-07-12 記者 張莫 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網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7月12日發(fā)布的最新數據,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為歷史同期較高水平;上半年,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累計為18.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45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5.02萬億元,同比增長6.2%。

  業(yè)內人士認為,上半年信貸和社融增長平穩(wěn),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wěn)固,尤其是信貸結構改善,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大。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管理部門正逐步淡化對金融總量指標的關注,更加注重信貸質效與高質量發(fā)展相適配,并著力盤活存量資源。

  金融支持實體力度依然穩(wěn)固

  從新增信貸規(guī)??矗?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3萬億元,同比少增9200億元,環(huán)比季節(jié)性多增1.18萬億元,總量保持平穩(wěn)。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擠水分、防空轉”的影響持續(xù)、政策淡化“規(guī)模情結”和引導信貸平滑,以及經濟輕型化下信貸需求減少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6月信貸投放強度向歷史同期均值水平回歸。當前信貸均衡投放的效果初步顯現,為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后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從貨幣供應量看,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5.02萬億元,同比增長6.2%。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本月M2余額比上月末增加超過3萬億元,增速有所回落。但如果剔除特殊年份的基數因素影響,M2增速仍然不低。

  “從總量看,我國的社會融資規(guī)模、廣義貨幣余額已經分別突破了390萬億元、300萬億元,金融總量處于高位、結構不斷優(yōu)化,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依然穩(wěn)固,企事業(yè)單位和居民的融資需求得到較好滿足。”董希淼說。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貸款不能反映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全貌,存量貸款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看,貸款到期收回后可以騰挪新的額度投向其他高效領域;轉讓和核銷的不良貸款也沒有消失,仍然在實體經濟中發(fā)揮作用。盤活存量貸款雖然不會體現為貸款增量,但通過“有減有增”同樣能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力。

  信貸結構改善 重點領域加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貸結構不斷改善。

  6月末,制造業(yè)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yè)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yè)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這些貸款的增速都高于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爱斍?,在新經濟和外需拉動下,制造業(yè)投資景氣度較高,科創(chuàng)、綠色、制造業(yè)等‘五篇大文章’相關領域對信貸增長形成較好支撐。”溫彬說。

  與此同時,房地產金融政策包效果不斷顯現,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具加快投放。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機構已經發(fā)放了近25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人民銀行已審核發(fā)放再貸款資金超過120億元。新工具依然采用“先貸后借,按季操作”的模式,即金融機構先發(fā)放貸款,下一季度再向央行申請再貸款資金,會有一個季度的時間差,目前看后續(xù)貸款投放有望進一步加快。

  對金融總量指標關注將逐步淡化

  實際上我國正處于貨幣政策框架的轉型期,未來人民銀行也將繼續(xù)優(yōu)化貨幣政策中間變量,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

  在前不久舉辦的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對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演進有深入論述。潘功勝表示,“未來還可以繼續(xù)優(yōu)化貨幣政策中間變量,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甚至存在‘規(guī)模情結’,顯然有悖經濟運行規(guī)律。需要把金融總量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注重發(fā)揮利率調控的作用?!?/p>

  業(yè)內人士認為,我國金融總量指標與實體經濟活動的相關性正在減弱。有市場研究表明,2015年前,我國M1與工業(yè)增加值增速的同期相關系數接近50%,但2015年后降至15%。隨著近年來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guī)模、人民幣貸款等金融總量的持續(xù)高增長,金融總量增長對GDP的邊際帶動效應趨于下降。簡單觀察金融總量增速,已經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

  溫彬也認為,從更長時間看,因信用擴張已由供給側約束轉為需求側約束,下階段貨幣調控手段將從數量調控向價格調控轉變。金融管理部門正逐步淡化對金融總量指標的關注,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引導降低對于信貸、社融的月度增量、年度累計增量等指標的關注,更加注重信貸質效與高質量發(fā)展相適配、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相適配。金融機構需積極謀變,挖潛有效需求,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大支持,提供對新動能領域的助力,著力盤活存量資源、提升資金運行效率、大力發(fā)展直接融資,推動信用擴張模式從“高增速”向“高質量”轉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求解我國產業(yè)聚集型城鎮(zhèn)基層治理難題——浙江湖州“織里探索”調查與思考

求解我國產業(yè)聚集型城鎮(zhèn)基層治理難題——浙江湖州“織里探索”調查與思考

童裝產業(yè)爆發(fā)式增長和大量外來務工人口短時期內涌入致使這里一度出現產業(yè)矛盾、社會治理滯后等問題。

·AI批量造謠防不勝防

三峽集團給綠色能源裝上“智能大腦”

三峽集團給綠色能源裝上“智能大腦”

近年來,三峽集團著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立起大水電工程項目建設運營新模式。

·長三角中歐班列跑出“鋼鐵絲路”加速度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