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頻繁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建立巨災保險機制已迫在眉睫!蹦瓿醯谋暮κ股鐣惫芾眢w系成了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許多委員呼吁盡快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以完善社會應急管理體系。
|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 巨災保險適逢其時
來自民政部2月26日的最新消息,南方雨雪冰凍災情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而保監(jiān)會截至2月25日的最新統(tǒng)計表明,全國共接到雨雪災害保險報案95.3萬件,已付賠款16億元。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人壽總裁楊超告訴記者,面對巨災,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由國家財政支持的中央政府主導型巨災風險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完善的巨災保險制度,利用保險手段分散巨災風險的能力還比較有限。 “以此次巨災為例,盡管保險業(yè)積極主動賠付,但保險賠款占災害損失的比例仍然很低,在直接經濟損失中占比尚不足1.1%,遠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這次雨雪冰凍災害進一步反映出保險在國家災害救助體系中的地位過低,凸顯了加快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迫切性!比珖䥇f(xié)委員、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京生說。 劉京生認為,我國在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方面已有長時期的理論研究,政府在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方面已經形成了一些共識,多家保險公司積累了不少開拓巨災保險業(yè)務的經驗。國外比較成熟的巨災保險制度已經被介紹給中國的保險業(yè),巨災保險的社會需求目前日益增大,因此現(xiàn)在我國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適逢其時。 此外,政策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秶鴦赵宏P于保險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保險業(yè)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都明確表示,我國要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去年出臺的《中國再保險市場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加快建立巨災風險保險體系,充分發(fā)揮再保險的社會管理職能。 劉京生呼吁,在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情況下,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與保險公司等機構抓緊協(xié)調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有效地提升保險在國家災害救助體系中的地位,不僅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巨災保險機制該如何破“殼”
“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需要也離不開保險業(yè)的全面參與!比珖䥇f(xié)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吳焰表示,“應將保險納入國家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探索保險企業(yè)與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監(jiān)管部門、中介服務機構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運作模式,增強防災抗災的社會力量,提高全社會的風險管理能力。” 楊超建議巨災保險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第一,建立專業(yè)巨災保險基金。由所有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分攤巨災賠款。巨災保險基金實行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運作。 第二,發(fā)行巨災債券,在資本市場上分散風險。巨災債券是一種場外交易的債權衍生物,是保險公司或者再保險公司通過直接發(fā)行公司債券、利用債券市場來分散風險的風險證券化形式。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資本市場為巨災風險分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許多新型風險管理工具均以資本市場為依托。通過巨災債券將巨災風險轉移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可以使社會的危機處理能力得到增強,保險人也可以借此擴大承保能力。 第三,實行商業(yè)再保險和國家再保險結合的分保安排。國內外商業(yè)再保險公司作為主要的再保主體,對超過基金賠付額度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對于超過再保險公司承保能力以上部分,由政府或者其他國際組織給予財政擔保或者再保。 談及再保險在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進程中的作用,劉京生表示,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是一個國家保險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標志,它既要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更要發(fā)揮向全球分散風險的制度和技術優(yōu)勢。
應急管理機制不能忽視心理救助
在眾多委員就巨災保險機制建言獻策之時,全國政協(xié)委員、海南嘉豐商融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童石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提出了巨災應急管理機制中的另一全新“課題”——心理救助。 童石軍說,災難面前,物質上的保障自然是首當其沖的,但心理上的救助也決不能缺位。通過這次雪災,以及2003年的非典疫情洗禮,建立“縣、市、省三級心理危機干預與預警機制”應該是要擺在決策領導層議事日程中的大事。 童石軍表示,今年我國各級各部門雖然盡一切可能投身到救災工作中去,但啟動相應的社會心理救助措施力度依然不夠。無論是非典期間還是今年突如其來的南方的冰雪災害都給一些人帶來了焦慮和無助,這充分說明在災害面前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重要性。災害盡管來勢洶洶,但心理救助和及時的危機干預、在情緒上的關懷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將近十個城市已經建立了危機干預中心。但與現(xiàn)實狀況來看,無論其數量還是質量遠遠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相關職能部門要加緊落實心理危機干預組織機構,并盡早準備心理專業(yè)人士的培訓,防患于未然!蓖娢瘑T說。 對于心理救助機制應該如何建立,童石軍委員認為,這通常需要建立一支由處理心理問題頗有經驗的人員組成的“危機反應隊伍”。實施國家和地區(qū)計劃需要一個由許多部門高層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衛(wèi)生部、教育部、公安部、農業(yè)部、社會福利機構等)和許多需要參與預防危機工作的機構(婦聯(lián)、共青團等)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