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xiàn)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中國資本的海外路徑
    2008-03-06    本報記者:劉振冬 張莫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7年,中國資本在全球市場留下一連串腳印,從參與黑石集團IPO,到入股巴克萊銀行,再到收購南非標準銀行等等一系列交易。伴隨著這一串串的腳印,中國資本開始嘗試國際化路徑的探索。

  2007年9月29日,我國專門從事外匯資金投資業(yè)務的國有投資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本報記者 張莫 攝
金融資本首次出海

  去年7月份,正當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為競購荷蘭銀行,與以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為代表的歐洲銀團僵持不下時,巴克萊銀行突然將收購報價提高到675億歐元,并將現(xiàn)金支付比例提高到37%。巴克萊銀行之所以能大幅提高報價,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來自亞洲資金的支持。
  其時,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淡馬錫和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認購了巴克萊銀行增發(fā)的股本。國開行與巴克萊銀行達成協(xié)議,將先認購巴克萊30億美元股份,并向17人董事會中派出一名董事,如果巴克萊競購荷銀成功,將進一步入股80億至105億美元。但是,金融市場的變化總是難以琢磨,其后RBS再次修改競購要約,因其高達710億歐元的報價和93%的現(xiàn)金比例,荷蘭銀行最終落入RBS銀團手中。但是,這次交易卻成就了中國當時最大一筆海外金融資產收購。
  當時,美國《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了題為“入股巴克萊彰顯中國影響力”的報道。文章表示,巴克萊集團面向中國募集資金的舉動反映出全球資本流向正在經歷一次重要轉變。中國政府控股的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計劃投資少則30.4億美元、多則135億美元參股巴克萊。如果國開行和巴克萊的交易順利全部達成,前者將成為這家英國銀行的頭號股東,從而得以參與其戰(zhàn)略決策。這不僅成為中國在國際商業(yè)活動中扮演愈加重要角色的最有力印證,還將進一步呈現(xiàn)全球財富的最新流向,即資金越來越多地從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流向西方發(fā)達國家。
  而在此前的2007年5月份,正在籌建中的中投公司,已將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于美國黑石集團,當時正值這家美國私人資本巨頭IPO前夕。國際金融市場評論稱,這一舉動顯示了中國金融資本參股國際金融巨頭的積極意愿。
  其后,中國資本的一系列步伐,讓飽受次債危機折磨的西方市場,重新認識了中國資本的內涵。去年10月份,中國工商銀行與南非標準銀行達成協(xié)議,工行以54.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11月,平安集團旗下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8.1億歐元從二級市場直接購買富通集團4.18%的股權,成為富通集團第一大股東。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買入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發(fā)行的到期后轉為普通股的可轉換股權單位,股權單位全部轉換后,中投公司持有的摩根股份不超過9.9%。

不以一時論成敗

  “雖然收購巴克萊出現(xiàn)賬面浮虧,但不能以一時的賬面得失來評價這種戰(zhàn)略投資!痹趪鴦赵喊l(fā)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參股巴克萊具有戰(zhàn)略意義,因為其在非洲擁有巨大的業(yè)務。國開行的這筆戰(zhàn)略投資,不僅對其自身的業(yè)務發(fā)展,乃至對中國企業(yè)的走出去都有益處。
  安永全球金融服務合伙人徐英偉表示,從戰(zhàn)略布局的角度來說,國開行收購巴克萊、工行收購非洲最大銀行——南非標準銀行都是非常成功的交易。巴克萊持有非洲三大商業(yè)銀行之一的南非ABSA銀行集團60%的股份,加上工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份,中資銀行已經與非洲三大商業(yè)銀行中的兩家建立了密切關系,同時擁有了在非洲和英國的業(yè)務發(fā)展平臺,戰(zhàn)略意義非常大。
  據了解,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并逐步積累起成功的投資經驗,他們在中東、非洲、美國的業(yè)務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定的規(guī)模,急需配套的金融服務。因此,中國選擇這些地區(qū)開展并購也就順理成章。
  在此之前,國開行副行長高堅曾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論壇金融研討會上表示,為支持非洲國家以及中國企業(yè)在非洲的發(fā)展,國開行計劃設立總額為50億美元的基金。去年6月,由國開行出資的中非發(fā)展基金有限公司開業(yè),業(yè)務范圍主要為股權和準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及咨詢服務。此舉標志著中非發(fā)展基金正式啟動,這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巴曙松解釋說,主權投資有資金優(yōu)勢和主權信用,可以從國家戰(zhàn)略出發(fā),在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領域實現(xiàn)國家意圖。

次債危機或成契機

  當國內輿論還在熱議國內資本出海,并對次債危機的后續(xù)影響表示不樂觀時,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卻看好次債危機后的契機。
  “次級貸危機帶來很多嚴重的問題,但也給中國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提供了十年難遇的好機會!标愔疚浣忉屨f,全球金融體系差不多每隔十年出現(xiàn)一次危機——上一次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再往前就是1987年的美國股市大崩盤。而事實上,危機也蘊含著機會。此前,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新橋資本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瑞潑伍德和弗勞爾斯聯(lián)合收購了日本新生銀行,都很好地抓住了危機中的機會。
  陳志武分析,對于在全球廣泛鋪設分支網絡的國際金融機構,如花旗、匯豐、高盛等來說,其未來的發(fā)展機會相當廣闊。因為這些跨國金融機構在新興市場國家等增長潛力巨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廣設分支機構。在未來若干年,一旦這些國家經濟增長、國民收入提高之后,其民眾對于未來安全保障的建立需求就十分迫切,而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都要通過金融服務來完成,這就變成了金融交易問題,為跨國金融巨頭提供了很大的贏利機會。他認為,目前花旗和匯豐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只有中行和工行的1/3左右,實在是太便宜了。不光是中投公司,就是幾家境內外上市的國有大銀行,如果有整合能力,也應該買進這些金融巨頭的股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也認為,目前美國次級按揭危機不斷深化,并從美國傳染到歐洲金融部門,給中國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抄底的良機。超調是金融市場永恒的特征,任何一次金融危機都會導致巨額資產顯露垃圾原形,也會導致大量本質不錯的資產價格過度低估,此次次級按揭危機也不例外;仡1997至1998年金融危機過后歐美企業(yè)、金融機構在東亞廉價收購了多少資產,就不難理解這一點。而無論是對于國家整體利益,還是對于中國投資者個人利益,與其擴大QDII規(guī)模、從而只能充當相對被動的財務投資者,不如通過國內企業(yè)、金融機構去收購海外資產,將其納入中國企業(yè)、金融機構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從而獲得更多、更廣泛的利益。
  瑞信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目前是中國資金出海、收購歐美金融機構的良好時機。現(xiàn)在金融機構的股價大多十分低廉,而且很難有其他機構出來競購。此外,此時入主歐美公司的政治阻力也應該比較小。
  對于次債危機帶來的機遇,也有不同觀點。“如果是幾年前,你很難想象我們國內的金融機構能夠投資美國的金融機構!被ㄆ熘袊紫洕鷮W家沈明高說。但他同時認為,目前的全球市場環(huán)境對于海外投資不是一個好時期,一是由于人民幣處于升值中,投資海外面臨匯率風險;另外,國外市場也處于經濟調整周期中,向下的風險大于向上的風險。

  相關稿件
· 中國資本抄底全球時機并未完全成熟 2008-02-20
· 證監(jiān)會發(fā)布《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報告》 2008-01-29
· 私募股權投資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什么? 2007-12-26
· 多倫多證交所CEO:中國資本市場將趨于理性 2007-10-22
· 外資并購潮涌中國資本市場 2007-10-09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