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車如治水:堵不如疏
    2007-08-24    葉建平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為迎接奧運,北京最近作了一次歷時四天的機動車限行測試,結(jié)果空氣污染明顯減少,堵車狀況大為改觀,連公交車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因此很多人認為,明年奧運會期間,機動車限行將是鐵板釘釘兒的事。與此同時,許多人也開始在討論:平常日子里,機動車限行可不可以?
  老實說,本人是不贊成機動車限行的,特別是以行政手段強制推出的限行。在奧運會這樣的日子里,為了給全球運動員提供一個好的比賽和生活環(huán)境,我們短期限行是可以的,不然體現(xiàn)不出我們的誠意。但在平常日子里如果仍以行政手段強制限行,恐怕就不像那么回事了。倘若如此,我們在解決交通擁堵和大氣污染問題上離黔驢技窮也就不遠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限行對車友們是不公平的,他們會說,交了一年的養(yǎng)路費和車船稅,憑什么只讓我們開半年的車?筆者記得,上世紀90年代北京也曾推行過單雙號限行,但后來夭折了,這種結(jié)局其實從一開始就已注定。
  其次,限行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覆蓋全局、便捷發(fā)達的公交系統(tǒng),而北京目前尚難達到。8月17日限行第一天的早晨,筆者在家門口足足等了半個小時才等到一輛空出租車。為何選擇打車?因為家門口沒有合適的大公共,也見不著一輛小公共,地鐵則更遙不可及。
  北京的車,真的多到非限不可的地步了嗎?北京目前的車是300萬輛,紐約是800萬輛,香港雖然只有60萬輛只及北京的1/5,但其面積卻不到北京的1/15?梢,無論從絕對數(shù)量還是從密度上看,北京的機動車都不算什么。紐約和香港雖然也有限行,但那是車主們在公交便利快捷和燃油費、停車費奇高的環(huán)境下,經(jīng)常毫不猶豫地放棄開車的結(jié)果。
  有人提出,我們可以通過抬高用車門檻來達到限行的目的,但有關(guān)單位對此已予以否定。要減少汽車的出行,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變“限制使用”為“鼓勵不使用”,比如盡快把養(yǎng)路費改成燃油稅,讓車主們多開多花錢少開少花錢,車船稅也可視用車情況酌情減免。這樣,車主們會覺得少開車“有利可圖”。這樣做的必要前提,是公交網(wǎng)絡(luò)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可以產(chǎn)生人流的“洼地效應(yīng)”。這種思路,就是我們常說的市場手段。以這手段來緩解交通擁堵,自然會比“單雙號”制度來得更科學(xué)也更“耐用”。
  其實,對減少大氣污染來說,限行不是治本之策,提高排放標準才是長久之計。歐盟從2008年開始就將施行“歐5”標準,我們現(xiàn)在還徘徊在“歐2”標準。我們雖然起步較晚,但完全可以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減少過于冗長的過渡階段,盡快趕上先進者的步伐。很多事實已證明,沉疴就是需要猛藥,長期跟隨不如一步到位。當(dāng)然,超常規(guī)的跨越難免會給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來一定的麻煩甚至混亂,但這種代價我們必須付,相信也付得起。
  總之,治車如治水,堵總不如疏。如果要用四個字給本文做一歸納的話,那就是:限行?慎行!
  相關(guān)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