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未必出市場
    2008-05-16    徐殿龍    來源:經濟參考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某企業(yè)準備開發(fā)一個新產品,按照調查公司給的建議,他們從細分市場入手,把產品定位在高端人群。結果,當產品投放市場后,不是被競爭對手打壓,就是消費者不認,折騰了近一年,不僅沒在市場上占有份額,賠了一大筆錢,還間接給競爭對手以更大的市場空間。這個老總戲稱:細分市場讓他賠了夫人又折兵。
  市場細分是營銷學的術語,通俗的解釋就是根據(jù)消費者不同的要求把產品的市場劃分為若干個消費群體,每一個消費的需求相似或者相近的就叫做一個細分市場。這一理論的發(fā)明者是美國市場學家溫德爾·史密斯。他在20世紀50年代率先提出的。他說:“從區(qū)別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出發(fā),根據(jù)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性,把整體市場細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類似需求的消費者群!睆哪菚r起,細分市場理論一度被人們奉為營銷至寶。
  按照市場細分理論,市場細分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yè)在特定市場上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進而維持顧客的忠誠度,最終使企業(yè)獲得持續(xù)的競爭力。這一目的是市場細分的出發(fā)點,也是判定細分市場有效或無效的根本標準,更是現(xiàn)代營銷“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詮釋。
  然而在現(xiàn)實中,很多企業(yè)迷失了這一目的。步入市場細分的誤區(qū),主要有:一是過多關注于市場細分新方法和新標準的制定,以為運用了最新的市場細分方法和標準就一定會產生有效的市場,因此一些企業(yè)搞所謂的市場細分,實質上就是對產品而言的細分,走的是“產品導向”的老路,而不是市場導向,得了營銷近視癥;二是以價格細分市場,走價格戰(zhàn)的路子,結果是一害己二害人,也擾亂了市場;三是認為市場分得越細越好、越多越好。許多市場被過度的細分而導致產品成本不斷提高,影響了企業(yè)的產銷量、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率;四是用細分創(chuàng)造新的市場,用時髦的話說就是“尋找藍海”。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其結果往往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細分市場并沒有真正的需求作為支撐,只是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面。
  在美國曾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廠家聲稱要針對同性戀者專門開發(fā)一種汽車。乍一聽,似乎很有市場,因為美國的同性戀者至少有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這個市場細分的豈不是很大?但現(xiàn)實中這種車型至今還沒上市。很顯然,同性戀者和普通消費者在購車、用車方面并沒有什么很特殊的偏好,這個細分市場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在中國也有同樣的案例。2006年,華普汽車推出一款號稱“中國第一款女性車”的“海炫”。從概念上看,這個細分市場可真夠大的,因為幾乎一半的消費者是女性。但實際中,女性消費者的需求和男性消費者一樣復雜,不同收入、年齡、文化的女性對汽車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華普汽車企圖以“海炫”一款車來滿足所有女性的需求,只能是一種天真的幻想,銷量不佳也就是必然的了。
  溫德爾·史密斯在市場細分理論提出時就強調,市場細分不是通過產品本身的分類來細分市場,而是根據(jù)消費者的需求、動機、購買行為的多元性和差異性來劃分的,其中需求最為重要。如果企業(yè)人為地將某個產品品類細分出來,這并不代表需求的存在,也不代表消費的存在。因此,一定意義上講,細分市場不等于就有市場,更不是固化的市場。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甚至產品無縫隙的情況下,如果不科學運用市場細化理論及其工具,不以消費者需求為根本,只是為市場細分而細分,那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