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預期還是通脹恐慌
    2009-06-19    老簞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最新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可以明確得知,中國近期不會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原因就在于,對于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央政府還是持相當謹慎(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樂觀)的態(tài)度。總體的判斷是這樣的: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增多,總體形勢企穩(wěn)向好。但同時,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wěn)固,不確定性因素還不少,一些地區(qū)、一些行業(yè)、一些企業(yè)還比較困難。出口下降、產能過剩、企業(yè)經濟效益下滑、財政收支矛盾和就業(yè)困難等問題尚難根本緩解。特別是國際經濟走勢還不明朗,外部需求下降,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金融領域還存在潛在風險,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仍然十分嚴峻。結論是: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做好在較長時間內應對各種困難和復雜局面的準備。
    復雜局面已經形成,其中大有爭議的就是關于通脹的針鋒相對的說法及市場的現實表現。如果從連續(xù)下滑的CPI和PPI來看,中國至少現在遠不是擔心通貨膨脹的時候。“通脹即使要來,也在兩三年之后”,這種觀點有相當多的支持者。問題是,在經濟實際還處于蕭條之中時,全球的證券、大宗商品期貨等資本市場已不同程度地熱了起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石油,在3個月內價格從不到40美元飆升至70多美元。在市場需求并沒有大幅增長的前提下,油價短期飆升的合理解釋就是美元疲軟,而美元的所謂疲軟,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密切相關的。由于各國央行普遍采用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應對金融危機,寬裕的流動性在全球游走。在國內,關于炒金、炒樓的消息開始多起來了。房價的居高不下,地產股的一路走強,在剛性需求并沒有大量顯現的情況下,只能解釋為是投資性行為所致。而這一輪投資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對經濟基本面的樂觀判斷,更多的是對通脹的預期。
    現在的問題是,通脹預期在什么時候以及什么程度上就演變成了通脹恐慌,而通脹恐慌在多大程度上會將資產價格推升至“噩夢成真”的地步———通脹已經發(fā)生,而經濟沒有增長,這就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經濟滯脹。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各國政府和央行能否“放收自如”,起碼先表示出能遏制通脹的決心。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通脹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市場普遍擔憂各國總計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帶來通脹。前些時的G8財長會上,雖然多數財長認為目前就取消財政刺激計劃為時尚早,但各國財長已決定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展開必要的分析工作,來協助各國“退出策略”的實施過程。讓我們相信中國的央行同樣會關注通貨膨脹問題,也有能力應對貨幣的收放,在通脹的預期變成恐慌之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