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要靠市場 也要靠市長
2010-11-25   作者:陳曉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陳曉彬

  平抑過快上漲的食品價格,防止通貨膨脹加劇,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熱點問題。為此,國務院已經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少地方政府也按照中央的部署行動起來。在這些政策措施中,有些屬于市場手段,也有不少是行政手段。
  維持食品價格穩(wěn)定,防止通貨膨脹加劇,幾乎是每個現代國家政府都十分重視的問題。對于剛剛進入小康社會,食品在大多數人的生活開支中還占相當大比重的中國來說,這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筆者認為,維持食品價格基本穩(wěn)定,最根本的辦法是確保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這既要靠市場力量,也要靠政府的有形之手。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始于農村,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率先納入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市場經濟體制,今天的中國人就無緣享受遍布城鄉(xiāng)市場的豐盛農副產品。今后,確保農副產品供應,維持食品價格穩(wěn)定,還要繼續(xù)堅持發(fā)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激發(fā)供給方的積極性,努力增加適合需求方的產品。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菜籃子”“米袋子”問題可以完全交給市場去解決。
  農副產品生產周期長,不能像工業(yè)生產那樣完全按照市場多變的需要,隨時調整產量和品種;而且農業(yè)生產受氣候條件影響大,產量總有豐有歉。要保證農副產品的穩(wěn)定供應,就要保持一定數量的庫存儲備。而農副產品量大價低、且易霉變,除要占壓資金外,倉儲成本也很高。完全按市場機制操作,就不可能長期保持充足的儲備。遇到歉年,必然供給不足,價格騰升。封建時代的帝王們都懂得要靠官府之力才能“廣積糧”的道理,北京城里至今還有“祿米倉”這個地名。在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已經十分成熟的歐美國家,政府為確保經濟安全和政治需要,長期以來也對農業(yè)生產和農產品儲備提供大量補貼并在必要時進行行政干預。
  至于居民的“菜籃子”,即以鮮活商品為主的副食供應,不可能過多指望中央政府的干預,地方政府要多承擔責任。改革開放之初,城市可以靠對周邊農民開放市場,允許他們肩挑手提,在街頭出售自家庭院出產的剩余產品,來豐富城市居民的鮮活副食供應。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推進,城市人口急劇膨脹,鮮活商品需求大增,而城市周邊農家在庭院里種菜喂豬的越來越少,只有大規(guī)模的專業(yè)化、商品化生產才能保證鮮活副食品的穩(wěn)定供應。為此,政府必須動員包括行政手段在內的多種力量,與條件適合的地區(qū)合作建立比較穩(wěn)定的鮮活商品供應基地,并在運輸、倉儲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條件。必要時,也應該對產地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分擔市場和自然災害風險。也許,城市當局為維護居民“菜籃子”的努力,不能直接增加本地的GDP,但“菜籃子”對于百姓來說才是市長們最大的政績。
  至于有媒體分析,此次部分食品或食品原料價格暴漲與投機炒作不無關系。筆者認為,抑制投機的最有力手段,仍是確保穩(wěn)定供應。鮮活商品存儲成本很高,在居民飲食習慣不出現重大轉變的情況下,某種鮮活商品的總需求應該是大體平穩(wěn)或有序增加的,待價而沽、投機牟利的風險極大;只要供給穩(wěn)定,投機的程度和持續(xù)時間畢竟有限。當然,對于惡意炒作、擾亂正常市場秩序而觸犯刑律者,政府必須嚴厲懲處。但這種對市場秩序的監(jiān)管,應該是常態(tài)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高筑壩 深挖池 2010-11-15
· 升值未必全是禍 2010-11-10
· 貨幣戰(zhàn)未必真打起來 2010-11-09
· 城鎮(zhèn)化是農民過好日子的根本之路 2010-10-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yè)的利差低于國際同業(yè)·[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