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鑒定法”
    2008-02-25    記者:吳廣生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本報訊 從事紅山古玉收藏近40年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玉文化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紅山文化珍寶館館長任楠,最近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鑒定法”,在收藏界被稱為鑒別紅山古玉的“任楠方法”。
  據(jù)了解,任楠的“史前古玉十二字鑒定法”是對史前古玉進行傳統(tǒng)“眼學”鑒定與高科技鑒定并舉。這12字是:凈、熟、肥、透、葬、孔、坑、縮、次、過、漿、神。
  所謂“凈”的對立詞是“臟”,臟乎乎、干巴巴或爛得渾身都是窟窿是造假者慣用的手段;“熟”的對立詞是“生”,也像人的成熟一樣,可看到也可觸摸到;“肥”,就是玉中的“沁”,分為內(nèi)部肥和外部肥,內(nèi)部肥是一種虛白的、云霧狀的,這種沁是仿制不出來的,外部肥在玉的外部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像雞胸板油一樣,也是人為做不出來的。
  “孔”是指紅山玉器表面受侵蝕后留下的“微孔”,它需要在放大后才能看到,這是在紅山玉器鑒別中最先提出的鑒別方法。這種“微孔”非常神奇,在高度放大鏡的觀察下,孔內(nèi)的結(jié)晶會呈現(xiàn)出一個絢麗多彩、極其壯觀的微觀世界。
  “次”是指古玉表面會生成“次生物”。所謂次生物,就是在玉上的一些顏色、成分都不相同的物質(zhì),有的還會導致玉的變質(zhì)。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埋在地下幾千年,必然形成次生物,它是隨著紅山古玉年代的推移而不斷“長”出來的,這也是造假者造不出來的。
  相關(guān)稿件
· 紫砂收藏“熱度不降” 銷售價格“虛火上升” 2008-02-13
· 收藏市場老報紙走俏 但贗品不少 2008-02-04
· 投資收藏金銀幣 買什么品種好? 2008-01-28
· 回流文物:2008年收藏市場“新奪寶奇兵” 2008-01-21
· 古陶收藏家路東之:收藏是條文化孤旅 200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