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 是中了富人的圈套?
2010-12-06   作者:楊吉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作 者:(美)清崎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以《富爸爸窮爸爸》一舉成名、被譽為“金錢教練”的羅伯特·清崎竟也講起了“陰謀論”。在他最新出版的“富爸爸”系列《富人的陰謀》一書中,他直言不諱、一針見血,“窮人之所以窮,正是中了富人的陰謀”。清崎指出:世界的經濟規(guī)則是由1903年的八位大富豪一起制定的。他們制定這些規(guī)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大眾為他們服務——連總統(tǒng)也不例外。有個問題他問得好,為什么學校只教你數理化知識,而不教你如何理財?原因無他,因為那些富豪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認識到金錢的力量,而大眾只是為他們的財富打工而已。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階層對另一個階層的剝削,也是富人群體對窮苦大眾設下的圈套。
  然而,且不論清崎所謂的“窮富劃分”、“勢不兩立”是否是事實的真相,但他著實為大多數普通人指引了一個思考的方向,要想富,改變思維是第一步。也就是說,富人與窮人最大的區(qū)別不在于錢的多少(這只是外在表現,結果論),而真正在于他們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和想法。當然話說回來,清崎的這一觀點并非首創(chuàng),之前的如哈維·艾克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陳光、張景富的《富腦袋才有富口袋》、古古的《窮囧囧》說的都是類似的道理,如果還要追根溯源,拿破侖·希爾的《思考致富》算得上是其中經典了。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這段話并非暗指清崎有抄襲的嫌疑。事實上,很多成功法則都是相通的,只不過一個人、一部著作往往不能窮盡一切,因此才有了后來者從各自的立場、經驗、知識和價值判斷,加以不斷演繹和詮釋。而今天我們讀到的清崎的《富人的陰謀》,可謂是“致富思維術”的又一部代表之作。
  在書中,清崎主要向我們揭示了“關于金錢的八條新規(guī)則”,其分別為:知識就是金錢;巧用債務來理財;讓錢生錢,財滾財;理財需要未雨綢繆;睡覺也能賺大錢;你會說“錢話”嗎;找對組織才能理好財;當錢不是錢,錢不值錢的時候。這些規(guī)則當中,有些淺顯易懂,眾所周知,例如,像“巧用債務來理財”、“理財需要未雨綢繆”等。但有一些在閱讀中可能會存在誤讀,理解上也容易有失偏頗。比如,“知識就是金錢”,這里的“知識”既不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的知識,也不是彼得·德魯克“知識工作者”意義上的知識,而是有關金錢、投資、理財上的財商知識。又比如,“讓錢生錢,財滾財”,對它的理解千萬不可停留在表面,清崎的強調重點是“現金流”——如他所說,投資現金流,你就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市場動蕩給踢出局;投資現金流,你就會迅速成為富人。從今往后,不要再在投資股票上、投資房產上因為賺了一點“價格差”而沾沾自喜,記住,現金流、現金流!再比如,“當錢不是錢,錢不值錢的時候”,既然如此,清崎建議我們“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印錢”,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四個領域進行投資:第一,建立自己的事業(yè),創(chuàng)造大的現金流;第二,在房地產投資上創(chuàng)造持續(xù)性收入;第三,可投資股票、期貨、債券等,但還是要注意現金流;第四,投資黃金、白銀、石油、原料物等有價品。
  值得一提的是,《富人的陰謀》主體部分當初是由清崎通過網絡,就有關金融危機寫的一系列評論文章所構成。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網友們也不時地給出反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富人的陰謀》中會穿插著網友、讀者們的各種想法和意見,就這個意義而言,這本書代表著清崎一次全新的寫作嘗試(體驗),更是基于web2.0效應的思維的樂趣和智識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算上《富人的陰謀》,這已經是清崎的第17本書了。從最早的《富爸爸窮爸爸》、《富爸爸財富自由之路》到后來的《富爸爸商學院》、《富爸爸發(fā)現你的銷售力》以及相對較近的《富爸爸如何買賣一家公司》、《富爸爸如何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清崎已然走上了“財商啟蒙教育”的康莊大道,并且自己也名利雙收,賺得盆滿缽滿。耐人玩味的是,他一直倡導人們跟著“富爸爸”,成為“富爸爸”,但最直觀、最直接的結果是,他自己躍升成了“富爸爸”。而就其眾多作品來看,有時為了應景、賺錢,履行出版合約,難免也會良莠不齊。但客觀地講,這一本《富人的陰謀》,清崎寫得還是比較認真的,至少,在網絡互動的形式上,他還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另外,估計清崎也是想寫一本有學術涵養(yǎng)和再爭取傳世的著作(畢竟《富爸爸窮爸爸》出版也已經好些年了),所以在《富人的陰謀》里我們能看到清崎將過去美國金融史寫了個遍,而且像個學者似的大力抨擊政府濫印鈔票,引發(fā)通貨膨脹,最終導致金融災難,禍及無辜百姓……
  當然,這本書能否最終成為經典,只能靠時間來證明。但唯一可以確信的是,我們需要聆聽清崎的聲音,聽取他對于“觀念致富”的技巧和方法。祝開卷有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guī)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