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經濟自由是當務之急
2015-02-03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字號

  中國是條大船,不幸的是這條大船一度偏離正確航道。幸運的是,市場化改革使我們看到這條大船向正確航道回歸的希望。然而,或是因為理念原因,或是因為利益之故,掣肘市場化改革的各種聲音和勢力仍然存在。以“‘打老虎,拍蒼蠅’、推行法治、簡政放權、重啟市場化改革”為核心的“習李新政”再次給人們帶來希望,但也留下某些擔憂:“打老虎,拍蒼蠅”會不會導致權力過度集中?怎么保證集中的權力被用來推動市場化改革而不是其他?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之間到底具有怎樣的關系?一言以蔽之,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到底應該怎樣走?這是每一個希望民富國強的中國人都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新政”是在集權還是在放權

  “打老虎,拍蒼蠅”,絕大多數人是拍手稱贊的,但也有少數不同的聲音。不同聲音主要表現在擔心當前的反腐治標不治本,會加劇集權,反腐會阻礙經濟增長等等。

  擔心是有理由的。因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所以才要把權力關進籠子。問題是權力不會自動進入籠子,誰來把它關進籠子?到底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籠子?

  用權力來制衡權力是通行的做法。但是,這個做法有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前提,就是大家都有維護和遵守社會基本規(guī)范的意愿。具體到當前中國來說,就是要擁護市場化、擁護法治。

  目前有沒有權力制衡呢?也有。但目前的權力制衡表現為:市場化和反市場化的角力,法治與反法治的角力。這兩種完全反方向的力量當然可以相互制衡或者掣肘,但這種制衡的結果就是法治和市場化改革不能推進。這正是過去“政令不出中南海”,市場化改革裹足不前、法治不張,不幸喪失最有利改革窗口期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雖然振奮人心,但在實踐中推行起來步履艱難的根本原因。如果“打老虎,拍蒼蠅”清除的是這些阻撓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建設的力量,又有什么不好呢?

  市場化和法治不是一方面叫得震天響,一方面又在思想、政策主張和現實作為上與之南轅北轍。

  市場是有前提條件的;趥人清晰界定的權利是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

  法治需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是資源又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平等共用,那樣的話“公地悲劇”就會發(fā)生,人類將無法生存。以產權界定權利,人們在財產占有上雖然不能平等,但是人權可以平等;如果產權不清晰地界定給個人,那么就只能用等級制、限制擇業(yè)遷徙自由等制度來避免“公地悲劇”發(fā)生,那么人權就不可能真正平等。人權不能平等,最終在財產占有上也不可能真正平等。

  所以,只有在產權清晰界定給個人的市場經濟中,才有可能真正推行法治。那些反對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反對土地流轉、反對把權利清晰界定給個人的人,本質上就是在反對市場化改革,也是在反對法治。

  我們不否認反腐會導致集權,集權可以成為破壞自由、法治和人權的力量,所以我們也贊成分權,希望權力制衡權力,但是總要在主張法治、擁護市場經濟的人手里進行分權吧。

  我們承認,一些經濟犯罪是計劃經濟轉軌市場過程中不容易避免的原罪,所以我們主張反腐以追究權力尋租這種極惡之罪。我們也主張對權力索賄時而不得不行賄這類的原罪實施赦免,因為這是權力過度集中的惡果,不是公民主觀故意。至于如何判斷誰有極惡的原罪,有一個簡單辦法:致富或暴富了,卻仍然在維護計劃模式或計劃與市場并存的雙軌制,以便還能依靠計劃權力到市場中去尋租的那些人,他們是不可以赦免的。

  我們贊成用法律制度來約束權力,但不是有了法律就是法治,法治更重要的是司法和執(zhí)法,F實是整個司法體制在“維穩(wěn)模式”下多年,怎么突破這個桎梏?

  那些擔心權力集中危害社會的人們忽略了:人們之所以畏懼權力、依附權力,根本上是因為財產被權力掌控,把財產界定給個人,剝奪權力的財產基礎才是把權力關進籠子的根本。而且比約束權力更重要的,是減少權力對經濟的干預。因此,我們更應該看集中的權力被用來做什么。如果集中的權力是用于把財產分給老百姓,而不是把老百姓的財產集中到國家,在推動放松和取消形形色色的管制,那么這樣的權力即使為害社會,也只會為害一時,而不會長久。反之,如果我們教條地、簡單化地反對權力適當集中,反對建立任何權威,那么市場化改革就會流為一句空話,法治社會最終也會無法建成。當前中國需要強調的恰恰不是分權,而是需要適當的集權,建立權威。

  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新政”在“打老虎,拍蒼蠅”的同時,簡政放權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簡政放權絕不只是經濟改革,也是治本腐敗——“新政”是在對腐敗標本同治。在這個意義上,“新政”不是在集權,而是在放權——集該集中的權力,放該放的權利。

  至于反腐會阻礙經濟增長的說法,完全是不懂經濟學的人的胡說。增長的唯一源泉是生產,而反腐遏制的是“三公消費”。如果公款吃喝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那么發(fā)展經濟就太容易了,人們只管胡吃海喝,經濟就發(fā)展了,人民就富裕了。不說國,我們說家,有哪一個家庭是靠胡吃海喝富裕了的?“三公消費”被遏制,只會減輕社會負擔,有利于經濟增長。

  經濟足夠自由,其他都不是問題

  市場化首先是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前提。市場經濟、也只有市場經濟才可能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今天發(fā)達國家無一不是市場經濟。市場化三十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25元,成為中等收入國家。這些都是活生生的證明。

  大概沒有人反對市場化。但什么才是市場化,很多人就犯糊涂或者裝糊涂了。

  我們要進行市場化改革,首要的是界定并保障產權。準確地說,就是要把產權清晰地界定給個人,承認并保護私有財產,牢固樹立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識和法律地位。在當前來說,就是要推動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土地確權和上市流轉。

  聯產承包制只是把產權適當向農民個人做了界定,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就立即解決。交通銀行宣布民營化改革方案,股價立即上漲30%。在A股市場,哪個國有企業(yè)宣布民營化改革,哪個企業(yè)股票就大漲。這并非炒作,更主要的是市場預期民營化后其效率會提高,相應市場價值會增加。如果能把龐大的國有資產的產權界定給個人,老百姓的財富也會在一夜之間增加。

  沒人宣稱不要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但對于放松管制、國企民營化這一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唯一道路,有人就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了。他們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里根、撒切爾夫人是靠放松管制、國企私有化來讓美國、英國經濟走出滯漲的;他們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皮諾切特是靠放松管制、國企私有化來重振智利經濟的;他們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鄧小平是靠放松管制、國有企業(yè)和土地改革來實現中國經濟三十年持續(xù)高速增長的。

  然而,市場問題絕不僅限于經濟方面,市場問題也與人權、法治、道德和倫理相關聯,市場就是一切。

  有人說人權、人權、人權,可是我要說,沒有市場化就不會有人權;沒有財產權利,一切權利都是沒有保障的。有人說自由、自由、自由,可是我要說,沒有經濟自由,就沒有一切自由。有了個人財產,有了經濟自由,其他的自由遲早都會來。有人說法治、法治、法治,可是我要說,基于個人清晰界定的權利乃是法治的前提條件。又主張法治,又反對私有產權,這是自相矛盾的事情。有人說公平、公平、公平,可是我要說,一個人做出多少貢獻便獲得多少報酬,這才是公平。在這個意義上,市場不僅最有效率,也最公平。我們見到的種種社會不公平,都不是市場的錯,而是破壞市場的錯。

  不是有交易就是市場經濟,為交易而生產才是市場經濟。為交易而生產,社會分工和專業(yè)化從而深化,生產效率得以提高,經濟也從規(guī)模報酬不變變成規(guī)模報酬遞增。在這樣的經濟中,再也不是如小農經濟那樣你賺得多,我便賺得少,而是你賺得越多,為社會做的貢獻越大,其他人賺得也越多。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不再仇富,所有人平等、友善、互愛。交易的基礎是自愿,不給他人帶來好處,交易怎么可能發(fā)生?市場經濟是平等、友善、互愛的經濟。

  市場經濟不需要管制,只需要私有產權、法治和輿論自由。

  中國問題產品很多,根源在于造假者不能受到應有的懲罰,造假比不造假更能獲利。但這不是管制能夠解決的。如果說投了資、下了注的制造商都不珍惜企業(yè)聲譽出售問題產品,又怎么能夠指望一點注都沒有下的管制者會動真格地為消費者著想呢?與其搞形形色色的監(jiān)督管制,不如集中力量把法治搞好。出了問題,受害人可以到法院打官司,讓法律罰他個傾家蕩產,便沒有人敢不講誠信。反之,九龍治水,最終是大家都不治水。事實是管制最多的行業(yè),問題反而最多。

  問題產品多還與產權缺乏保障有關系!盁o恒產者無恒心”。產權不穩(wěn)定,人們就不會做長遠考慮。如果土地產權歸屬個人,并且永久歸個人,那么中國也可以建造能住幾百年的房子。

  環(huán)境污染也是產權缺乏保障和法治不張的惡果。如果土地私人所有,那么廠商便不能不顧及其行為對土地的污染,因為這會使他的土地貶值。如果土地私人所有,你污染了我的土地,我便會奮起抗爭,但如果是大家的土地,那么就沒人有積極性保護土地免于被污染。如果法律能夠得到嚴格執(zhí)行,污染者會受到應有懲罰,那么便沒人敢制造污染。

  沒有輿論自由,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傳播,既無法有效約束權力,也不能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行為進行有效懲罰。輿論自由可能傳播錯誤信息,但也是最有效糾正錯誤信息的機制。

  私有產權有保障、司法獨立公正、輿論自由開放,經濟就是自由的。經濟自由不僅是政治自由,而且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必要條件。而私有產權有保障又是一切之一切的基礎。

  中國這條大船,航向比速度重要得多

  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自由、民主、富強的國家,但目標不等于實現的過程。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先后次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過程中,也同樣如此。

  權利界定、市場化和法治要先行,然后是基層民主,最后才可以有普遍的選票。

  不要誤會,我沒有否定民主政治的意思?墒牵眯┲С置裰鞯娜说拇_并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以為民主就是投票。其實,不是那樣的。民主要在“保障產權,維護個人權利;推行法治,約束政府;約束貨幣發(fā)行,平衡預算,避免免費午餐”這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來實行,而不能反過來用民主投票來決定這些基本原則。

  規(guī)則必須先行,規(guī)則的先行必須有人有膽量、能力和權力去做。比如,憲法修正案總得有人敢而且能夠主持起草吧。中產階級也必須首先壯大起來。

  民主也可能成為破壞基本原則的手段。我們以為民主可以消除腐敗,殊不知,民主只是改變腐敗形式,并不消除腐敗本身。所謂腐敗,就是利用手中公權力獲取超過自身實際貢獻之外的報酬。我們是官員掌握不受約束的公權力,老百姓賄賂官員;西方是選民擁有不受約束的選舉權,官員賄賂選民?控泿懦l(fā)、赤字財政維系不可持續(xù)的高福利以換取競選成功或連任,不是腐敗又是什么?很大程度上,西方國家所面臨問題正是民主之病。西方國家正是在民主下背離了自由市場經濟,背離了美國開國元勛們?yōu)橹畩^斗的社會理想。

  并非不要福利,而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才是人類最大的福利。也不是不要社會救助,而是人人自食其力的社會才是好社會,社會救助不應該衍生出吃免費午餐、養(yǎng)懶漢的后果。我們提倡通過適當稅賦和財政轉移支付來扶持競爭能力不足的市場參與者,我們也提倡通過宗教、慈善等第三方力量來救濟老弱病殘,但我們反對政府包攬全部分配權力。

  在人類歷史上,民主選舉不過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在1776年以前,人類對民主是心存芥蒂的。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及其后的一系列權利法案得到簽署,民主才逐漸被人們接受。在英國,19世紀末普通民眾才擁有投票權。故經濟發(fā)展,民生改善并非是民主的結果;恰恰相反,民主與經濟發(fā)展都是權利界定的結果。當今世界,有不少國家政治民主,但是腐敗盛行,經濟乏善可陳,人民生活無法改善,最典型的如印度。

  當然,西方民主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并不證明專制就優(yōu)于民主。企圖以“民主是有條件的”來極力拖延民主進程,也是極端錯誤的。民主之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從速研究一個在實質上可以保障個人權利的《憲法》。要維護社會整體,我們必須從維護個人利益做起。不維護個人,社會整體就不能被維護。犧牲小我,大我往往也會因此而犧牲。

  中國應該敞開胸懷學習人類一切先進文化,但是中國又要走自己的路。除了老百姓要理性,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利益所在,不為民粹主義所綁架,也需要有理想、有擔當的領導人。

  有人指責,“習李新政”一邊宣稱推進改革開放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一邊又在壓制民主人士。對這個現象的合理解釋應該是體制的慣性使然,甚至不能排除某些反法治、反市場化改革的力量在故意制造事端,以攪局反腐和改革,抹黑“新政”?墒,我們也要懂得,雖然目標是要建設自由、民主、富強的國家,但是民主應該有步驟、分階段一步一步來實現,不能急,也急不得。而且并非宣揚理想、崇高的事物就不需要付出代價。如果只是因為我們的目標崇高、偉大,就要不計代價地去實現,那么經濟社會就會缺少穩(wěn)定性。當然,也不能讓人們因此而付出太大代價,否則社會就無法進步。如果只是限于言論,而不付諸具體行動,那么就不應該被壓制。

  中國這條大船,走得快一點或是慢一點都沒關系,但是需要航行在正確方向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 【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是農業(yè)現代化根本動力 2013-06-14
· 【讀書】崛起的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強對手 2015-02-02
·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tǒng)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寧夏征地第一案:國企老總以司法"潛規(guī)則"搞垮民企 2015-02-03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