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最大的危險不是泡沫
    2007-05-25    作者:葉檀    來源:亞洲周刊
  各種利益群體懷著不同目的加入對全民炒股的聲討與爭辯。股市唱多派責怪唱空派是“帝國主義的乏走狗”,為海外熱錢與QFII資金抄底中國股市服務,唱空派毫不示弱地指責唱多派在透支中國經濟的未來。從爭論點來看,雙方進行的是關于中國改革路徑與財富分配形式的爭論,絕不僅僅局限于股市到達4000點是否有泡沫這樣的技術問題。
  中國股市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首先緣于巨大的財富分配效應。不止一個人向筆者提及,這是中國底層人士分享壟斷資本收益的最后一次盛宴。與中國股市在中國經濟改革所起的作用相比,4000點即便略有浮沫也只是癬疥之疾,最大的風險來自于中國經濟結構內部,市場化改革遭遇行政利益集團的天花板。
  以試驗性質登場、在中國經濟舞臺玩票的股市,意外地承擔起中國市場經濟改革深化主要手段的重任。如果說股改之前中國股市還只是地方中小國企脫貧擺動困境的工具,那么,在股改之后則成為中國核心企業(yè)建立市場治理結構的主要資源,央企與國有型商業(yè)銀行所占的市值比例就是明證。
  改革依賴股改,股市依托行政。股改改變了利益分配形式,卻沒能改變中國股市行政性癥結,大型國有企業(yè)撐起股市江山,國資管理部門對國有控股權作出行政規(guī)定,中小股東對公司治理沒有發(fā)言權,他們有的是搭便車分享微利的權力。這導致中國股市寡頭化嚴重,巨無霸的國企從銀行到股市吸納了無數的社會資金,由于政策的鼎力支持盤踞不去。這才是中國股市真正的危險,如果解決不好,中國股市有可能像俄羅斯股市一樣,成為經濟寡頭無所顧忌的掠財場所。
  一個奇特的悖論是,國有企業(yè)的控制者一方面表示國有企業(yè)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借助資本市場相對透明的規(guī)則與約束,建立符合市場規(guī)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實際上卻畫地為牢地規(guī)定了投資者的權力不能越過他們的行政邊界,中小股民對于公司管理者沒有置喙余地。
  這種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做法令人費解,官方的解釋是這樣做可以保持國有股的控股權,目的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經濟安全,但他們無法解釋,控股權之爭為什么必然伴隨行政性的便硬的管理體制,維持后一體制不僅無益于國家控股權,反而會給大股東的經濟利益造成無法避免的損失。維護國家利益是無往而不利的幌子,在此遮掩下,手段合規(guī)與否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突破規(guī)則的行為比比皆是。
  上市公司貴州茅臺最近的鬧劇形象地展示了什么是中國股市的行政傷疤。貴州茅臺每股股價在人民幣百元上下,被認為是消費升級時代的大藍籌股。這家具有指標意義的上市公司在最近的總經理易人風波中表現出對投資者的極端漠視。從4月開始,市場風傳茅臺總經理喬洪被有關部門調查,5月9日茅臺被停牌,5月14日,茅臺公司發(fā)布簡短公告,稱公司總經理喬洪因工作原因調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近日,中共貴州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向官方權威媒體證實,中共貴州省委常委會18日研究決定,對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喬洪進行立案調查,并采取“兩規(guī)”措施。
  在此期間,有關部門不是保持“高貴的緘默”,就是從不同的政府部門發(fā)出相互矛盾的信號,任憑投資者大猜啞謎。茅臺公告的部分真相有誤導投資者之嫌。漠視股民知情權、對上市公司經理的行政處置,不惜違反股市信息坡露制度與官員任命公示制度,目的居然是“旨在盡可能降低給上市公司產生的影響,體現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國酒茅臺和證券市場的悉心呵護,也是政府維護廣大股民切身利益負責任的表現”。這番頗具特色的為股民著想的好意,恐怕所有投資者都無法消受,在成熟的資本市場,這樣做將承擔嚴重的法律后果。
  中石化回購下屬上市子公司武漢石油等案例,還展現了國有大企業(yè)在整體上市回購子公司的過程中如何運用不公的財務手段,做低資產價格侵害流通股股東權益。該案上訴的小股民一審業(yè)已敗訴,狹窄而高昂的司法救濟渠道逼迫每個上訴的股民都成為悲劇英雄。
  股市不是萬能仙丹,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改革及時跟進,其提供的改革動力很快會耗散。股市如果改變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如果不能使公司高管從高級官員轉變?yōu)槁殬I(yè)經理人,如果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仍然只拍蒼蠅不打老虎,如果司法救濟偏心到為投資者保護自身合法收益增加難度,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股市被這些沒有市場品格的上市公司異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制度這些正在推進的制度,大多淪為好看不能用的擺設。果真如此,附著于股市改革路徑只能宣告終結,像股改前的中國股市一樣,接近崩盤。
  東風吹,戰(zhàn)鼓擂,這個世界究竟誰怕誰?這是一個在股市滿倉操作的朋友給我發(fā)來的決心書。其實他應該問的是,中國股市究竟誰變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