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外交與內政
    2007-07-19    馮昭奎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出口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答記者問,顯示了正視事實的誠懇態(tài)度,表明了加強管理的堅定決心。緊接著,中國有關部門查處了若干家違規(guī)出口企業(yè),給予暫停出口的處分,努力維護作為農產品生產大國的出口信譽。
  應該看到,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出口食品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相當部分是在深入到中國生產現場的日本專家的技術指導和監(jiān)督之下進行開發(fā)、生產、包裝,然后走出國門的。這意味著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需要通過“三道關”,其一是日本企業(yè)在生產現場的檢查;其二是中國海關的出口檢查;其三是日本有關部門的進口檢查。食品的安全是基本得到保證的。
  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出臺了十分嚴格的有關進口農產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對農產品的農藥含量要求近乎苛刻,而中國出口日本的一部分食品的農藥含量水平盡管“對健康無礙”,仍然超出了日本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面對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新的貿易壁壘,不僅中國的農產品生產者,而且中國對食品的檢測技術,都面臨著新的考驗。
  作為中國出口企業(yè),難免產生日方“是不是要求太苛刻”、“是不是故意渲染從中國進口農產品的問題,借以保護日本自己的農產品生產者”等反應,這種反應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理解的。面對國外一些媒體的渲染夸大,最好的回答就是政府明確自己的責任,迅速落實加強監(jiān)管的行動。出口事大,尤其是食品出口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心”,作為一國政府,首先需要強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阻止不符合進口國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出口,不僅對出口食品要加強管理,而且對不是用于出口、供中國人消費的食品也要加強管理。這樣才能維護我國農產品出口業(yè)、旅游業(yè)等的信用,才能適應以消費者“寧肯多花些錢買個安心”為特征的食品出口市場。至于責任問題,中日合作生產的食品,既然是在中國國土上生產的,是通過中國海關出口的,那么,為什么他們能夠在中國境內生產而且通過了海關的出口檢查?對此,中國政府也應該高姿態(tài)地承擔相應的責任,加強監(jiān)管,表明我們決不容忍這類食品繼續(xù)出口的決心,避免使一些優(yōu)良企業(yè)的出口也受到牽連。
  中國國內企業(yè)和有關人士對外國媒體以偏概全,以“點”代“面”,故意渲染和夸大中國食品安全和出口問題產生反感是很自然的。有人懷疑其背后是否存在著經濟動機,甚至政治動機也未必是“空穴來風”。不過,想要“管管”某些外國人的筆和嘴是不可能的,而且十分可能被反咬一口,說你干涉人家的“言論自由”。當然,如果發(fā)現外國媒體對中國食品問題的失實報道,中國政府理所當然地應該支持中國企業(yè)依據確鑿材料或數據、按照法律程序狀告外方,以維護中國出口企業(yè)的信譽和利益。最主要的,還是政府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讓國際國內消費者放心。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中國國內問題。人們在中央電視臺上經常可以看到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希望吃到“放心菜”、“放心肉”成了廣大民眾的強烈呼聲。期待有關部門將食品出口面臨的壓力,轉化為加強監(jiān)管國內食品銷售的動力,對以國內市場為對象的食品生產企業(yè)也大力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以保證內銷食品的安全,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健康。食品安全既是外交問題,也是內政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和第五位的農產品進出口大國,如何促使我們的農業(yè)政策更合理,在提高對國內廣大消費者的農產品供應水平的前提下改進農產品出口,應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