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央行大手筆降息。央行宣布,從2008年11月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并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一個百分點。同時還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F在,一年期存款利率從3.6%調整到2.52%,一年期貸款利率從6.66%調整到5.58%,活期存款利率腰斬,從0.72%變成0.36%。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次罕見的央行降息舉動。此前,盡管央行降息三次,但降息力度一直受到嚴厲的質疑,一些貨幣激進論者以亞洲金融危機后的中國央行反應為例,當時利率政策調整過慢,利率比企業(yè)投資稅前報酬率還高,使得企業(yè)根本無法進行必要的擴大再生產,總需求一直處于非常低靡的境地。貨幣激進論者嚴厲地表達央行不應該還是根據0.27%節(jié)奏來緩慢降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行情中,必須放手一搏。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都正在出臺新的廣泛的經濟刺激方案。 毫無疑問,貨幣激進派已經占據了央行政策的主流。央行現在基本上“萎縮化”央票工具的使用、徹底放棄了貸款規(guī)模控制以及著手對準備金率進行削減。但事實上,各家商業(yè)銀行并不缺乏流動性,甚至還比較寬裕,這可以從最近幾次央票的申購和分配結果上反映出來。 一直以來,貨幣激進主義者灌輸“到位原則”以及“GDP波動僅同真實利率相關”!暗轿辉瓌t”即觀察到真實利率需要同經濟增長、總需求、通貨膨脹匹配的缺口程度,就要立即“補上”,簡單地說就是降息要一次性降到位,而加息也應該加到位,不要猶猶豫豫少加或者少降。不過,這一原則最近10年來沒有完整地遵循過,大多是“不對稱執(zhí)行”,即加息會少加,而降息幅度卻很充分。例如,中國加息被認為要受到匯率的牽制,但現在降息卻沒有匯率牽制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套技術派的話語只是表明一個事實:對GDP增長無比渴望、甚至愿意忽略健康的經濟結構的國家永遠都是低利率的嗜好者,他們夸大了民眾對于通脹的忍受力,同時又夸大了民眾對于通縮的恐懼感。而這一不對稱對日后的中國經濟波動產生何種影響,尚不可知。同時,“GDP波動僅同真實利率相關”則強化了菲利普斯曲線在中國的魔力(中國比美國更符合這一曲線形態(tài)),給貨幣當局以強烈的暗示:利率是穩(wěn)定經濟波動的最重要手段。 坦率地說,我們對于貨幣激進主義的言論感到懷疑。因為貨幣激進者并沒有說服我們?yōu)槭裁囱胄薪迪⒑蟮恼鎸嵗剩x利率減去通脹的動態(tài)值)可以成為全社會接受的實際利率(奧地利學派的實際利率概念)?降息的確可以幫助企業(yè)平衡財務,使得借錢價格變得便宜,但是其借錢行為的激勵結構來源于商業(yè)伙伴以及消費者對其生產的“接納程度”。以房地產而言,降息可以暫時減少消費者購買房產的支出,但是卻無法短時間內修復消費者未來收入流下降的窘境;向銀行塞入流動性并迫使銀行提高新增實際貸款,迫使銀行消除正常的“惜貸”,卻是以提高未來壞賬的方式來獲得的。重要的是,也許央行的激進做法可以幫助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改善,但搶先入局的是那些積極的、大膽的資產購買者,他們暫時維持了高價格資產局面,成為“反彈時期的套牢盤”,他們的入局反而成為資產多頭力量非?上У恼蹞p,使得資產整體恢復的時期變得更加漫長。 就像偉大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熊彼特說的那樣,“經濟蕭條不是可以割掉的扁桃體,而是起伏有致的心跳”。央行的義務是保證流動性充裕以及防止擠兌等惡性恐慌,而不應當過分成為刺激總需求和維持經濟增長劇情中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