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見證中國的崛起
    2008-02-13    作者:陸斌    來源:經濟參考報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yè)1978-2008》(下卷)
  吳曉波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2002年6月,惟一進入世界十大管理大師的亞裔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出版了新著《China Impact》,在開篇他用了一句:“中國已經覺醒”,這位此前極力鼓吹“中國崩潰論”的世界級管理大師在這年里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變,他提出:“未來10年,世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與一個強大的中國相處!贝笄把幸皇顷P注到中國崛起的先知,在他之后,世界果如其所言,日益體會到中國崛起的力量,以至于到2006年時,法國人埃里克·伊茲拉萊維奇用一本《當中國改變世界》令歐洲震撼,該書也一舉奪得了當年度英國《金融時報》的年度最佳財經圖書寶座。此時的中國早已遠離了硝煙彌漫的19世紀,也遠離了被列強欺凌、被鄰國侵略和動蕩不安的20世紀,當時間走到世紀之交、走入新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崛起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聞,“黃金時代”的中國正在來臨。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感到高興與自豪,正如一首歌曲中所唱:“當東方睡獅蘇醒時,世界必將為之顫抖”,但與此同時,對于生活在這個國家、從歷史中走來的國人來說,另一個事實是:我們是否都看得清一路走來的足跡?別人又是否知道中國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改變呢?至少從目前來看,并非所有人都足夠清楚問題的答案,因為就在大前研一和埃里克盛贊中國的同時,也有諸如《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之類的人在擔憂:“也許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所議論的中國都是另外一個國家!
  何處是中國?他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日?大前研一、埃里克、馬丁·沃爾夫眼中的中國是否是他真實的面目?……這些問題的答案,今天可以在吳曉波充滿自信與感性的《激蕩三十年》中找到答案,這部歷時三年多完成的中國企業(yè)史著作記載了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的30年歷史,是過去幾年里對中國經濟最成功的描述——與大前研一、埃里克等人相比,從小在中國生長的吳曉波比之更加中國化,親歷歷史以及從小接受中國文化熏陶的他也能更加自如的找到事實與漢文藝術之間的微妙連接——這些特點使得《激蕩三十年》上卷(記載了1978到1992年的中國經濟歷程)在2007年初出版后,迅速引起社會轟動,十幾萬人成為它的忠實讀者;而在更多人的耐心等待中,2008年元月,這部著作的下卷也如期與讀者見面,吳曉波也由此完成了用理性與感性之筆記錄中國崛起歷程的歷史使命。
  當《激蕩三十年》記錄歷史的腳步來到下卷后,在“亞洲金融風暴”、“911事件”、“sars風暴”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中,中國來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在這篇宏偉史詩的描述中讓我們知道:正是因為有了亞洲金融風暴導致亞洲國家的衰落,才有了中國制造的崛起;正是因為有了朱镕基強硬的分稅制改革,才有了政府和央企的強盛;因為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宏觀調控”、“專項整頓”,才有了科龍、鐵本、健力寶、三九等企業(yè)盛極一時又潸然衰落……中國一路走來的腳印清晰可見,每一個曾經令人迷惘的現象實則都有其清晰的內在邏輯,便如王安石詩中所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走到了2008年的中國,回眼望時,方始看清來時路,而一部沉甸甸的《激蕩三十年》便裝下了這段厚重的歷史。
  “盡管有著種種抱怨、失落和焦慮,但是,過了很多年后,我們也許仍然要說,那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它允許新的可能性發(fā)生。”站在2008年的吳曉波以這樣一段文字作為《激蕩三十年》的結束,這大概是對中國最好的總結,也是送給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最好禮物。

  相關稿件
·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2008-02-13
· 2008中國(上海)國際游艇展4月開展 2008-02-13
· “中國價值車”調查評選活動在京啟動 2008-02-13
· 中國地質調查局:去年我國新發(fā)現5大金礦 2008-02-13
· 中國人保累計為雪災賠款達到3.6億元人民幣 200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