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下跌 中國怎么辦
    2008-08-13    作者:劉濤     來源:中國證券報

  自7月下旬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回落伊始,英、美等國的零售商就紛紛迅速下調了成品油價格,一方面是市場競爭使然,另一方面客觀上也為降低國內通脹作了貢獻;8月上旬,成品油下降風潮也波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地區(qū)。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要問,中國成品油零售企業(yè)是否也應跟進,除此之外,中國能源管理當局還可以抓住這次機會做些什么。

  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應建立在一個基本判斷之上,即此次國際油價能回落到什么樣的水平。答案有兩個:一是重新跌回廉價石油時代的水平,即每桶50-70美元以下;二是階段性回落,在90-100美元一線獲得強勁支撐,此后重返歷史高位。從國際原油的基本面看,特別是從供給面來看,第一種可能性較小,無論是歐佩克國家,還是非歐佩克生產國,一旦油價下降太多,都會自動調整產量,以維護產油國資深利益。如果權且以第二種可能作為其后推斷的出發(fā)點,那么,筆者認為,對于中國而言,至少有三件事是必須明確的:
  首先,除非國際油價跌穿90美元,否則不應倉促下調成品油價格;相反,應抓住機會進一步理順資源價格機制,降低中國制造對石油的依賴,因為油價下跌將減輕國內通脹壓力,也將緩解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壓力。一方面,在6月份成品油價格上調之后,國內外成品油價格仍有每噸1500-2000元的價差,也就是說,多數(shù)人補貼少數(shù)人的不公平現(xiàn)狀并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已逼近50%,且有進一步上升勢頭,從全球能源的供給能力來看,大規(guī)模的原油進口是難以持續(xù)的。因此,如果在有限的油價下跌通道內,不能完成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改變當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當國際油價再次上漲時,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其次,順應時機,加快燃油稅改革。燃油稅之所以遲遲無法推出,一個屢試不爽的借口就是國際油價太高,而現(xiàn)在國際油價持續(xù)下跌,無疑為燃油稅的推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筆者衷心希望,這次機會不要再被白白錯過,否則燃油稅很有可能變得遙遙無期。
  最后,戰(zhàn)略石油儲備應加緊進行。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中國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平均每天都要蒸發(fā)掉200-300億美元,與其坐等這些美元平白消失,不如買進石油作為戰(zhàn)略儲備。若能在30美元每桶的廉價油時代大量采購固然理想,然而,目前看已不大現(xiàn)實,能在油價回調的當下買入也不失為理性,如果一味要等最低點的話,恐怕風險太大。而加入作為主要石油消費國組織的國際能源署(IEA)則是中國建設戰(zhàn)略石油儲備的重要一步,這有助于增強中國與其他能源消費國之間進行政策協(xié)調的能力,并提升中國戰(zhàn)略石油儲備的信息搜集和管理水平。IEA近日已公開表示,歡迎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原油消費國成為該機構第一批發(fā)展中成員。
  無論如何,筆者相信,油價下跌留給中國作出宏觀戰(zhàn)略調整的時機可能不會太長。如果不能抓住機遇及早作出決斷,將錯失良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