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企率先降價 但愿是"鯰魚"游來
    2008-11-06    作者:吳睿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國際油價巨幅下滑,美國、日本等國紛紛下調國內的汽油零售價格。10月20日美國汽油價格(合人民幣5.26元/升),已明顯低于目前北京的汽油價格。10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透露稱,在當前煤、油、糧食價格倒掛情況下,國家將根據(jù)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適時地做出一些調整。

  在此之前,全國各地的民營加油站已經掀起了 “降價潮”,汽油最高降幅達每升0.74元。但占有50%以上市場份額的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在價格上卻遲遲未動。
  隨著金融海嘯的蔓延,國際石油價格也由前一段時間最高時的147美元每桶,猛降到現(xiàn)在的每桶70美元左右。如此大的跌幅,公眾當然要求國家價格部門主動下調油價,讓老百姓消費到低油價。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到現(xiàn)在為止,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仍然雷打不動。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兩大石油巨頭死扛油價的同時,從北京、長春到杭州等很多城市的民營加油站,紛紛采取降價策略。盡管大部分城市的民營油企降價的幅度很小,有的每升僅降一毛錢,但在筆者看來,民營加油站猶如一條生猛的“鯰魚”,激活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主導石油行業(yè)的沉悶局面,而對消費者最有吸引力是,今后它會帶來便宜的油價和優(yōu)質服務。
  就目前而言,盡管有一定數(shù)量的民營企業(yè)已經進入了石油領域,但由于政策制度的局限性,只能是進入流通領域的經營,他們所能獲得的油源乃至下游產品,絕大多數(shù)只能來自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國有公司,并受制于他們。而這些民營企業(yè)的“生殺大權”,也幾乎掌握在這兩家石油公司的手中。與此同時,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兩大石油公司對民營石油企業(yè)更是想盡辦法限制和排擠。
  有關部門似乎已經察覺到這一問題,正著手嘗試打破石油行業(yè)壟斷格局。自去年以來,國家在限制兩大石油巨頭油源上,頻繁出臺公共政策,逐步給民營油企解禁。譬如說,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 《原油市場管理辦法》,緊接著,3月份又實施了《成品油經營企業(yè)指引手冊》,今年年初,國家發(fā)改委和商務部再次聯(lián)手出臺了 《關于民營成品油企業(yè)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實施細則等。
  從政策方向性上來看,政策是有所松動了。不過,從具體規(guī)定來講,譬如,企業(yè)的油庫容積須達到1萬立方米、注冊資金不少于3000萬元人民幣,如此高的 “門檻”,令眾多民營企業(yè)望而卻步。據(jù)權威人士透露,如今能夠達到這兩大限制標準的民營企業(yè),在全國可謂是屈指可數(shù)。面對這看似打開的大門,民營企業(yè)只能是“望門興嘆”,因條件達不到,根本沒法進入。
  正是在國內石油巨頭對民營油企夾擊下,民營油企日漸萎縮,似乎成了永遠長不高的孩子:1998年有3340家民營石油批發(fā)企業(yè),目前只剩下663家,其中經營情況較好的實際上只有一兩百家,民營加油站也從5.63萬家銳減到3萬家,民營油企每年上繳給國家的利稅由原來的1000多億元滑落至400多億元。
  所以,要想讓民營油企充當石油行業(yè)的“鯰魚”角色,一定要有輔助配套的措施。一方面,行政力量要從行業(yè)管制中果斷撤身,否則面對無錢可賺的市場,民營資本只會逃避遠離;另一方面,在開放石油市場的同時,我們更期望能降低民營企業(yè)經營的“門檻”,積極為企業(yè)開展競爭設置一個公平的博弈平臺,使其激活整個石油行業(yè),最終讓消費者獲益。

  相關稿件
· 各方關注民營油企自救 2008-10-16
· 趙國華:“對于民營油企而言,訴訟能否獲勝并不是關鍵,更多具有宣示性和象征意義! 2008-10-15
· 民營油企醞釀對中石油中石化提起反壟斷訴訟 2008-10-15
· 民營油企的反壟斷訴求值得重視 2008-10-15
· 誰把民營油企逼成了“陳勝吳廣”?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