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2-13 作者:吳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繼去年年末裁掉近600人中國研發(fā)團隊后,2月10日,摩托羅拉再度大幅裁員,近千名員工離開公司。據報載,摩托羅拉去年第四季度虧損36億美元,其中手機銷量下跌53%,出貨量僅為1920萬部。
當下的全球金融危機,歐美無疑處于風暴潮的中心,盡管中國也受到影響和波及,但畢竟遠離最危險地帶,至多不過被“風暴”帶來的“海嘯”所殃及罷了。盡管國內也時有企業(yè)倒閉和裁員的消息,但相比歐美企業(yè)所受的壓力與大規(guī)模裁員的力度,國內企業(yè)無疑正處于相對安全的避風港中。不過,假如就此認為,國內的就業(yè)群體都遠離金融風暴的中心,都處在相對安全的位置,筆者以為,這種解答過于樂觀。 真實的情形是,隨著中國更多地參與全球經濟并成為全球的重要市場,絕大多數的外國企業(yè)都已在中國設立分部,并大量聘用中國員工。于是,當這些處于金融風暴中心的歐美外資企業(yè)因為嚴重虧損而不得不裁減員工時,供職于外企的國內員工其實已然處在了金融危機的最中心,他們受到的影響無疑更大,處境也比國內企業(yè)的員工更為糟糕。君不見,即便是全球著名的外企也同樣不能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幸免。芯片廠商英特爾將關閉2000人的上海工廠,盡管承諾上海的員工可以到成都工廠繼續(xù)工作,但想必會有不少員工因為家庭因素而不可能遷往成都,失去公司的職位當然也就不可避免。著名的通訊產品制造商摩托羅拉更是于近日裁減了近千名中國研發(fā)人員。 或許有人會說,經濟危機和職業(yè)風險,本是職場人士應當承受的壓力。被裁之后,如何自謀出路,也應該更多靠個人的努力和爭取才是。不過,在筆者看來,讓處在金融風暴中央的外企中國員工去獨自面對殘酷的裁員,甚至認為這是外企員工對自己選擇付出的代價,顯然并不公平。按理來說,這些外企的雇員同樣也是中國公民,也同樣是中國的納稅人,因此,自己的公民所面臨的職業(yè)危機與就業(yè)窘境,作為政府當然不應袖手旁觀,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就業(yè)的冬天里,當大批外企職工同時失去工作時,假如沒有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再就業(yè)顯然并非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 此外,外企盡管遭遇了金融危機的重創(chuàng),但是外企中國員工所積累的經驗與工作能力,其實并未過時。事實上,很多外企員工不僅有著高學歷,更有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理念,這些人才其實本該是國家難得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面對經濟危機下的外企裁員潮,我們顯然應該對這些外企員工的境遇給予關照才是。一些有實力的國有大中型企事業(yè)單位,也理應改變“從不社招”的用人方式,并向來自外企、有著豐富職業(yè)經驗的優(yōu)秀人才敞開大門才是。正所謂“經濟危機,危中有機”,給予外企中國員工更多的關愛與機會,其實未嘗不是中國發(fā)展的新動力與新機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