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市的上漲,解禁“限售股”在二級市場被賣出從而進入實際流通狀態(tài)的現(xiàn)象也在不斷增多,人們在媒體上常?梢钥吹接嘘P(guān)某某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已解禁的“限售股”的消息。應該說,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減持力度還非常大,像中路股份、凌云股份等近期表現(xiàn)比較好的股票,大股東都在集中減持。中信證券的大股東最近也有加快減持的動作。而且,由于近期市場交易比較活躍,成交顯著放大,大股東的減持很容易在二級市場完成,借道大宗交易的事反倒少了。 無疑,大股東集中減持,在短時期內(nèi)增加了股票的交易量,對相關(guān)股票的走勢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一些投資者對此頗為不滿,感到“限售股”問題對滬深股市運行的不利影響太大,所以也就不時發(fā)出要求進一步限制“限售股”流通的聲音?陀^上,這類聲音又的確是得到了比較多的共鳴。 那么,到底怎樣看待解禁“限售股”的這種拋售行為呢?這實際上是一個從什么角度出發(fā)來看的問題。站在普通投資者的角度,當然不希望看到股票的上漲行情因為解禁“限售股”的流通而受到抑制,對“限售股”在市場有所好轉(zhuǎn)時就迫不及待地減持的行為,顯然非常不滿。但是,從“限售股”股東一方來說,過去是股票遲遲不能流通,好不容易支付對價換取了流通權(quán)以后又遇到股市大跌,浮動盈利大減,F(xiàn)在總算等到了股市比較強勁的上漲時候,出現(xiàn)套現(xiàn)心理,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很顯然,問題的本質(zhì)不在解禁“限售股”該不該減持,而是不同股東之間的利益該如何平衡。 從時下的實際出發(fā),應該承認,在股改中獲得流通權(quán)的那些“限售”股,在達到了解禁所需的條件之后,其流通是無可非議的。只要符合操作規(guī)范,無論是在股市低迷的時候還是在股市高漲的時候減持,都是應該得到尊重的自主操作行為。在這個問題上,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必須正視現(xiàn)實,包括在操作相關(guān)股票時,理該充分考慮到其是否存在“限售”股的問題,并且實事求是地分析其所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畢竟,中國的資本市場現(xiàn)在正在慢慢地走向全流通,對此,市場各方尤其是投資人必須對這一點有足夠認識。 進一步說,在理論上,對于那些不具有控股作用以及超出控股所需數(shù)量的“限售股”而言,其股東早晚也是要減持的,這是資本的本性所決定的,也是股票流動性的最基本體現(xiàn),F(xiàn)在即便對“限售股”的流通在節(jié)奏上做出一些限制,并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也許,從維護市場穩(wěn)定的角度來說,“限售股”在其股價低的時候拋出,對行情的沖擊是比較小的,相反越是在高位減持,也就越不利于市場的穩(wěn)定。前兩年,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股價在10來元的時候就有“限售股”股東減持,當時對市場的沖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反那時的減持還成為新的市場力量建倉的良好時機,為中信證券股價之后的大幅揚升乃至沖高到百元準備了基礎(chǔ)。去年底,海通證券部分“限售股”解禁,當時股價也很低,結(jié)果是大資金借機集中購買,直接引發(fā)了一波上漲行情,并且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為后來兩市的普漲作了鋪墊。從這個意義上看,解禁“限售股”在市場處于低位時流通,也許并非壞事,特別是在市場正處于要開始走強的時候,可能還提供了一個促使大盤向上的契機,也就是產(chǎn)生了類似于“利空出盡是利多”的實際效果。不過,解禁“限售股”如果在股市正處于高位,個股價格已明顯高估時集中減持,固然能套現(xiàn)最大量的資金,但畢竟也會在客觀上對整體行情的運行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加速行情運行格局的逆轉(zhuǎn)。 回到最初的話題上,解禁“限售股”的流通,究竟是好是壞,顯然要辯證來看。而理性地說,在一定要減持的前提下,如果市場仍有上漲空間,那么此刻的減持對后市還是有利的,至少與在市場已經(jīng)缺乏上漲空間時相比是這樣。這實際上也是在壓縮解禁“限售股”的套現(xiàn)收益。作為投資者,不妨就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對大盤趨勢和個股價值的判斷,就解禁“限售股”流通作出客觀分析,從而得出符合市場實際的結(jié)論,避免因為誤判而影響市場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