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6-26 吳睿鶇 來源:每日經(jīng)濟新聞 |
|
|
幾天來,多半個中國都在不程度地受到“超高溫”的籠罩,一個個“壞消息”接踵而至:北京創(chuàng)下了48年來6月下旬的最高歷史記錄;河南持續(xù)高溫已導致4名老人猝死;石莊市市民不堪“熱浪”襲擊,開始晝伏夜出;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未來幾天,特別是京津地區(qū)、河北、河南的局部地區(qū),氣溫有可能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 在高溫肆虐的盛夏,不知道農(nóng)民工、流浪乞討者等弱勢群體,能否享受到當?shù)卣年P懷?頗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關注熱浪中的弱勢群體。譬如,廣東省勞保廳表示,高溫津貼屬于勞動者工資組成部分,企業(yè)每年都應按時足額發(fā)放。如果用人單位拒絕發(fā)放,屬于克扣拖欠工資,勞動者可及時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投訴。 然而,從以往制度政策實踐來看,類似公共政策近乎每年都在重申,但仍有不少單位我行我素,拒不執(zhí)行。由此,筆者聯(lián)想到,14年前的7月,熱浪灼燒整個芝加哥城,短短4天內(nèi)就有700多人死亡。紐約大學社會學家肯林堡嚴厲地批評芝加哥與其他城市的官員,“必須將熱浪作為芝加哥的社會災難問題看待!倍缃竦闹ゼ痈纾灰獪囟扰实90華氏度(約合32.2攝氏度)以上,芝加哥義工將不時造訪老人與體弱多病者;如果溫度達到105華氏度(約合40.6攝氏度)以上,全市啟動緊急計劃,所有市政建筑都進入24小時制冷狀態(tài),免費開放供市民乘涼。 高溫不亞于一場災難,這道理大家都明白?晌覀冊S多的城市管理者并不明白肯林堡理論的精髓——熱浪是一種特別的災難,因為主要針對弱勢群體。 眼下的情況是,對于許多城市居民而言,夏有空調(diào),冬有暖氣,這已使很多人對四季的變化漸趨淡忘;而作為弱勢群體,他們卻無法擺脫一個四季的交替,對他們來說,一年一度的炎熱夏季,或許是對個體生命的嚴峻考驗! 因此,城市管理者不妨借鑒肯林堡的理念,盡快構建國內(nèi)城市的高溫公共管理應急機制。具體講,首先,政府不但要設立相應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機構來專門處理此類事件,而且要組織有關專家包括弱勢群體人員,來共同參與修改暫行已經(jīng)長達49載的《防暑降溫暫行條例》,制定出符合現(xiàn)實情況的相關行政法規(guī),提交人大審議盡早實施;其次,要架構高溫預警體系。要明確界定何謂高溫,包括戶外溫度和室內(nèi)溫度,并設置相應等級,細化到哪一級高溫時就需要停課、停止戶外作業(yè),提供何種勞動保護等;最后,明確權責關系,引入問責機制。加大對用工企業(yè)以及監(jiān)管者的責任追究,以增強制度的剛性。唯此,才能讓社會弱勢群體,在熱浪中充分享受到“制度性涼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