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再瘋漲凸顯政策尷尬
    2009-07-01    張健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最近一個階段,各地房價紛傳出瘋漲的信息。不僅京滬樓盤每平方米成百上千元(有的樓盤甚至每平方米上漲五六千元)的上漲,連一些二線三線城市也在大幅上揚?磥,樓市不再是小陽春,而是和北方的天氣一樣,大熱至暑了。
    房價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本來,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的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調整趨勢,這和世界范圍的房地產走向基本趨于一致。在全力保增長的總形勢下,拯救樓市的措施接二連三出臺,相關部門和地區(qū)的護盤辦法一個接一個。首付比例降低、自有資金要求減低、交易限制放松、二套房限制解套、外資進入解禁、購房贈戶口指標等等,接連出手———不知是對前一階段政策的“否定”,還是對樓市影響整體經濟擔心過大,“矯枉過正”的態(tài)勢表現得比較明顯。不過,房地產價格這么快出現如此走勢,還是令人頗感意外。
    在中國,房地產業(yè)是一個特殊的行業(yè)。沒有哪個行業(yè)像房地產業(yè)這樣牽動千萬人的心,也沒有哪個行業(yè)像房地產業(yè)那樣,一再引起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為此出臺那么多的措施。首先,房地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關乎國泰民安。所謂“居者有其屋”“安居樂業(yè)”,都在說明房地產業(yè)是保持穩(wěn)定的基石。從這個層面上說,房地產業(yè)又不完全是“市場化”的行業(yè),它有著更廣泛的存在價值,更重要的社會意義。雖然各種政策類住房———如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廉租房等———也在不斷發(fā)展,但供應量最大、對百姓安居影響最大的,還是一般商品房。
    其次,房地產業(yè)在中國,遠遠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行業(yè),尤其不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化領域。有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業(yè)已經數量過多,競爭也夠慘烈,但是這僅僅是從“后工序”來看這個產業(yè)。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并沒有在企業(yè)手中,最重要的資源供給還沒有競爭———在中國,土地供應只有政府一家,各級政府掌握著土地供應的獨家壟斷。土地壟斷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房地產競爭,也不會出現太嚴重的“過剩”———沒有過剩,是不會有品質的改善和價格的真正下跌的。出于對利益的考慮,“土地財政”已經成為不少地方的重要支柱,沒有哪個地方會真正愿意降房價、降地價,再加上考核指標中的GDP導向,因此在上一輪房地產調整中,多數地方表現得并不積極,但出臺保房地產政策,則是地方心甘情愿的“變本加厲”。
    另一方面,最近一個階段由于資金層面的“開閘”,大量流動性需要找到出路,在實體經濟并無根本好轉、消費增長增幅有限的情況下,資金一般容易涌到利潤空間大、變現容易的領域,股市、樓市顯然是最吸引資金的地方?梢哉f,政策面的回暖助推了資金大量投入樓市,而樓市的短期暴漲,又吸引了更多的資金趨之若鶩。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然襲來,出現政策的大幅調整也是勢在必然。但是,由于房地產業(yè)的特殊性,短期內政策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勢必影響到人們對行業(yè)趨勢的判斷,影響到人們對行業(yè)基本狀況的判斷。中國的房地產業(yè)究竟有沒有泡沫?中國的房地產價格與收入比是否合適?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升幅是否過大?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究竟保持怎樣的增降幅才算較為合理?這一系列基本問題,似乎更沒有了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房價如脫韁之馬一樣,再度瘋漲不已,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不是好事,對經濟走出低谷、消費走向繁榮也不是好事,對政策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公信力也絕非福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