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標高價 慈善牌坊難立足
    2010-01-08    作者:王艷明    來源:京華時報

    近日,重慶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揭牌成立,為鼓勵愛心人士積極募捐,基金會聯系市教委直屬中小學對捐贈者給予回報:捐贈500萬元以上的個人,其子女或直系親屬可免費就讀市直屬重點中小學;捐贈500萬元以上的單位,職工子女可優(yōu)先入讀市直屬重點中小學。
    慈善本是社會稀缺資源,以至于任何一種形式的“慈善之旅”都會令人感動而擊節(jié)。但“有過錯的慈善”則另當別論,尤其是存在先天性過錯漏洞的慈善,更容易卷入輿論風波。從重慶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輔助貧困地區(qū)基礎條件薄弱學校的發(fā)展、推進城鄉(xiāng)教育統(tǒng)籌發(fā)展”的初衷看,充滿慈善蘊意,但是對捐贈者的回報卻讓慈善韻味消退,而功利色彩漸濃。
    教育發(fā)展不均衡致使擇校費屢禁不絕,花錢買學已是各地盛行的無奈之舉。而重慶市教育基金會將捐贈與擇校聯系起來,則給花錢買學預留了巨大的合理性空間。而且,通過捐贈擇校的形式,抬高了擇校的價碼,把普通市民排除在外,成為權貴與資本的獨享盛宴。果真如此,所謂捐贈,不過是一抹慈善的口紅。
    從本質上講,慈善事業(yè)是不求回報的,如果說回報,也是宏觀意義上的社會文明進步。當然,為刺激羸弱的社會慈善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給予捐贈者某種看得見的回報,也可以理解。只是,回報應多以精神褒獎為主,輔以一定的政策優(yōu)惠,但絕不能動用屬于公共的社會資源。在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情勢下,動用公共資源的結果,只能讓權貴資本輕而易舉地過多擠占公共資源,導致社會分配的深層不公。重慶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的慈善悖論之一,就是在回報方面動用了社會公共資源,形成一邊慈善、一邊“掠奪”的雙重屬性。
    從更寬泛的層面看,慈善本是扶危助困的。重慶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也宣稱致力于輔助貧困地區(qū)薄弱學校、推進城鄉(xiāng)教育統(tǒng)籌發(fā)展,但是,優(yōu)先免費入讀市直屬重點中小學的回報條件,卻使這種慈善宗旨變得表面化。大張旗鼓地宣稱市直屬重點中小學,并且將其作為吸引募捐的籌碼,很像是一種教育不均衡下的炫耀式回報。一方面通過政策不斷做大做強重點中小學,最起碼堅持重點中小學的強勢地位,以吸引社會募捐;一方面以募捐的資金扶助條件薄弱的學校,這種矛盾的邏輯勢必將慈善推到“虛偽”的尷尬境地。
    而鼓勵單位募捐卻沒有劃定單位范圍,則預留了更大的制度漏洞。據了解,基金會揭牌當天,市國資系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等110余家單位現場捐款2600多萬元,令人懷疑的是,這些國字號單位的捐款從何而來,如果允許國字號單位動用財政轉移支付的納稅人繳納的公款,借慈善之路謀取本單位職工子女優(yōu)先入讀重點中小學的小集體福利,那么這個基金會顯然將制造更大的慈善悖論。

  相關稿件
· 教育資源標高價 慈善牌坊難立足 2010-01-08
· 山西嚴禁用公共教育資源集中支持"窗口學校" 2007-08-20
· 名校掠奪教育資源加劇社會不公 2007-03-05
· 城市擴張后,教育資源配置依然不公平 200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