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青:今年若放貸7、8萬億元有點多
    2010-01-20    作者:方燁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近日在新浪·長安講壇上表示,從貨幣角度分析,2009年雖然貸款投放量大幅上漲,達到了9.5萬億元的天量,但是基本沒怎么引起通貨膨脹,這是因為貨幣投放被轉(zhuǎn)化為投資,用以拉動內(nèi)需彌補外需。但是2010年外需情況不太可能再出現(xiàn)去年那樣的急速下降,如果再投放7、8萬億元的貨幣,可能有點過多,會導致通脹快速上漲。
  宋國青說,2009年的情況是很奇特的:貨幣的增長率上半年是上天,下半年是入地,總需求的環(huán)比卻比過去平穩(wěn)多了。怎么解釋?
  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出口貿(mào)易順差占GDP的比例,這個指的是海關(guān)口徑的貿(mào)易順差。從2009年一季度到四季度變化很厲害。一季度貿(mào)易順差占GDP的8%,二季度一下子掉了4個百分點。假定說進口不變,就是出口占GDP的比例,一個季度掉了4個百分點。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整個期間,從最高點算到最低點,中國貿(mào)易順差占GDP的比例兩年多的時間跌幅也沒有這一個季度大。隨后三季度小跌,四季度又大漲。
  其次,看內(nèi)需。把名義GDP減掉貿(mào)易順差就是內(nèi)需。首先看名義GDP增長率。2009年一季度是相當弱的,二、三季度稍微偏高一點,也差不太多?磧(nèi)需,按計算,一季度的折年率是同比增長-10%,二季度是28.8%,一個季度增長超過30%。這個數(shù)估計會有一些誤差,但不算太大。考慮到消費基本上是平穩(wěn)的,就說明投資是大幅度增長了。
  結(jié)論就是,在2009年順差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要名義GDP總需求基本平穩(wěn),就需要投資暴漲。
  但是,投資增長率那么高,怎么沒有引起通貨膨脹呢?因為順差大跌?傂枨笤鲩L率低于正常,肯定不會引起通貨膨脹。上半年確實是信貸暴漲,但是四季度降下來了,平均起來,全年的通貨膨脹率沒有出現(xiàn)太高或太低的變化。
  為什么能平均呢?一個假設是,上半年有很多信貸是票據(jù)融資,其實沒怎么用,就在銀行放著。為什么要放在那兒,因為票據(jù)融資利率很低,企業(yè)把票據(jù)融資貸款拿來存在銀行里面,盈虧沒有多少,還可以讓銀行無成本幫著做賬。這種票據(jù)融資上半年沒用,到下半年用上了。就好像貨幣市場有一個貨幣的蓄水池,旱天蓄水澇天排澇,這樣通貨膨脹率就要經(jīng)過蓄水池的減震以后才能出來,就會變得平穩(wěn)得多。但是也有出問題的時候。1994年貨幣量相對當時的蓄水池來說太多,好像大雨來了連蓄水池一塊沖垮了,于是洪水泛濫。
  下面要說2010年的問題。有個需要爭論的問題,外需跟貨幣有沒有關(guān)系。假定無關(guān)。那么2009年放貸9.5萬億元可能不多,或者只多一點點,但是2010年放貸7、8萬億元沒準會多。這個判斷的邏輯是這樣的:2009年,至少在上半年順差暴跌,雖然不知道2010年還會不會再跌,但是中國突然跌出一個大逆差,可能性不是太大,F(xiàn)在已經(jīng)跌到離0沒有多遠了,2010年再跌也沒什么可跌的。就出口絕對額來說,2009年的出口比2007年最高時差了好多,2007年最高的時候是1280億美元,2009年最低的時候是900億美元,11月不到1100億美元,跌幅超過30%。就算再跌,從1100億美元跌30%比從1300億美元跌30%影響也要小,總之就是,出口份額不會像2009年那樣再大幅度地下跌了。如果出口不再大跌,內(nèi)需就不需要那么高的增長,如果投資還快速漲的話,那就會大部分體現(xiàn)到價格上來。所以2010年放貸7、8萬億的貨幣可能是多了一點。
  相關(guān)稿件
· 6家銀行去年違規(guī)放貸近366億元 2009-06-25
· 一些基層金融分支機構(gòu)違規(guī)放貸 2009-06-25
· 季末放貸沖動強烈 銀監(jiān)會緊急"窗口指導" 2009-06-24
· 賀強:警惕擴大放貸過程中的風險隱患 2009-06-18
· 中國進出口銀行前5月放貸約400億元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