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爾有三個重大焦點讓他享譽世界:于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歐元之父、“不可能三角”定理!懊纱鸂柌豢赡苋恰倍ɡ砼c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優(yōu)貨幣流通區(qū)域即“最優(yōu)貨幣區(qū)”等理論,是當今的兩大流行理論。前者更為流行,并被全球廣泛接受。后一個理論在歐洲流行,是歐元區(qū)誕生的基礎,因此他被稱為是“歐元之父”。 不可能三角理論,是說在國際相互聯系的經濟環(huán)境中,一個經濟體在固定匯率制度、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的貨幣政策這三個選擇中,不可能同時滿足,最多只能達成其中的兩個目的。這個理論從常識上來看都是正確的,成為議論當今全球各經濟體貨幣領域的政策取向的一個基本原理。不少人因此以為他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與他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理論是一致的,以為蒙代爾一定以“不可能三角”定理的提出而自豪。 其實大家的印象是錯了,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與“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是有內在矛盾的,而且他并不看重“不可能三角”理論,最推崇的是有關“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理論。因為“不可能三角”理論本身內在的主張是浮動匯率制度,而蒙代爾力挺的是固定匯率制度。他的最高理想是固定匯率制度、世界貨幣和世界中央銀行。他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定理的產物即歐元區(qū),就是固定匯率的一個極端體現。所以,蒙代爾在歐元區(qū)這次希臘危機暴發(fā)之前,到處推銷他的區(qū)域和全球統一貨幣主張,并為全球的若干固定匯率制度辯解。蒙代爾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和歐元區(qū)的實踐,以及他在全球為固定匯率制度辯解、推銷統一貨幣、貶低美元等行為,表明他實際上已放棄和否定了“不可能三角”的理論。 但是,否定了“不可能三角”定理,勢必又會出現混亂,歐元區(qū)的實踐就是眼下活生生的例證。因為歐元區(qū)實行統一貨幣,相當于各成員國實行的是一比一的永恒的、固定的貨幣兌換關系,(即各成員國共同使用歐元,等于是固定匯率的極致形式);由于是同一種貨幣,所以資本在各成員國之間流動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相當于資本的完全自由流動;歐洲央行的存在,使得各成員國完全喪失了獨立的貨幣政策。歐元區(qū)的這個三角組合,就是固定匯率、資本完全自由流動、完全喪失獨立的貨幣政策的結合,實際上各成員國是以完全喪失獨立的貨幣政策的代價,來實行固定匯率的。 作為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或者是作為有一定規(guī)模的經濟體來說,國內的經濟政策無論如何總是主要的,貨幣政策就是非常重要的國內政策,對于該經濟體影響必然是極端重要的。而資本的流動,也會帶動經濟體實體經濟的變化。匯率,說起來只不過是兩種貨幣之間的一個數量對比和兌換關系而已。因此,在這三個因素中,按照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毫無疑問應該是:貨幣政策、資本流動、匯率。所以,一個經濟體首先應完全堅守獨立的貨幣政策,其次是決定資本流動的自由程度,最后才考慮貨幣的兌換關系。但是,歐元區(qū)卻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把固定匯率當作最重要的東西,其次是重視資本自由流動,而把獨立的貨幣政策不當回事,以至于完全不要貨幣政策。所以,歐元區(qū)暴發(fā)債務危機,原本就不值得奇怪。 在當今世界,完全封閉的經濟體是難以堅持的,經濟體之間必然存在貨幣與外幣的兌換關系,存在著程度不等的資本流動。所以,必須選擇不可能三角中的三個因素各自的地位。因為資本必然是有所流動的,那么如果選擇了固定匯率,就必然要喪失貨幣政策的獨立地位。只是全球不少經濟體采取了中庸之道,即匯率既非固定也非絕對的自由浮動、資本流動存在一些障礙或者是摩擦成本、貨幣政策內外兼顧。所以,全球不少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總是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在做程度不等的調整。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元的國際獨霸的地位,并不完全是美國刻意造成的,有些也是其他經濟體的經濟政策造成的。 因此,在目前開放的國際經濟條件下,獨立的貨幣政策是必須堅持的,不然歐元區(qū)的危機也許也就會降落于其他經濟體的頭上。同時,要擺脫美元和美聯儲的霸權,也需要各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具有更多獨立性。歐元區(qū)這個比較失敗的例子,值得全球經濟學人從各方面深深思考。也許從未來看,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的定理,能徹底否定他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系列理論,雖然后者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者單位:東航國際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