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是名企業(yè)的會計師。當時,我周圍的不少同學和朋友都成了股票迷,股票仿佛成了他們惟一感興趣的東西。而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依然是自己的小家庭。 記得2002年,開放式基金剛開始在中小城市銀行代理發(fā)售,很多人對開放式基金的知識一無所知。我通過上網(wǎng)查閱了一些資料,逐漸學到了開放式基金的相關知識。 通過學習,我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認為,開放式基金剛開始發(fā)行時正是好機會。我的理財、投資思維應該“超前”一點,成功的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把握時機,宜早則早。雖然當時的股市還在大調整中波動不止,股權分置改革尚未步入實施,但是,有些先知先覺的人對中國未來的股市可能出現(xiàn)大牛市有了各式各樣的預測。 記得當時有個經(jīng)濟學者斷言:“中行、建行和工行等國有銀行改制上市,將帶來中國股市‘結構性大牛市’”。我深受啟發(fā),投入股市勢必要付出過多的精力,下班后的我精力有限,職責還是做我的賢妻良母。因此,我準備購進開放式基金,并籌劃“捂”上它幾年,到兒子考上大學作為他的學費。 恰好,當時華安基金公司發(fā)行華安中國A股指數(shù)增長型投資基金,于是我一次買了3萬元,此后的3年多時間,任憑股市如何波動,我一直“捂”著不動。結果,到了第四個年頭(2006年底),股市的春天來臨,上證指數(shù)連續(xù)上漲,一路走高,2007年時竟達到6100多點。而我的華安中國A股指數(shù)增長型投資基金由最初的1元凈值躥到了3.6元凈值。 在我兒子高考前幾個月,我決定“出局”,一次贖回了開放式基金,幾年下來共賺回7萬多元。加上當初投資基金的3萬多元“本錢”,基本上與我兒子四年大學的學習、生活費用相當。我這幾年“捂雞”“養(yǎng)雞”的收成還真不錯呵。 由此看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作為一個理財、投資者要勇于走別人不敢走的路,不要急功近利,一次成功的理性投資理財,帶給我的不只是收益,還有那份對自己判斷和決策能力的良好自我感覺,這一點也許更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