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15 趙晶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北京天冷了起來,裹衣縮頭搓手下班回家。忽的,街頭飄來久違了的陽春面味道,嗯,是記憶中的味道。
小時候,每到冬天,晚飯吃飽,可到了九十點鐘總還耍賴想再吃點什么,這時父親總是下廚給我做上一小碗陽春面。前后費時也不過10來分鐘,但吃“獨食”的感覺特好。
回憶中的香氣實難抵擋。一般來說,我家做的陽春面,無非是煮熟的掛面加上擱了鹽、味精、醬油一沖的清湯?僧(dāng)父親舀上一小勺豬油,撒上一把青蒜葉子,再輕輕一攪拌,頓時香氣充滿整個房間。
我們家的陽春面肯定不像地道上海人家做的那么秀氣,可能和父母年輕時候在西南支邊有關(guān)系。所以后來我回上海吃小飯鋪里做的撒上切得細(xì)細(xì)蔥花的那種陽春面,反而覺得不夠香濃了。
有美食家深情回憶曾經(jīng)吃過的陽春面:用豬骨、蝦腦、火腿吊出來的白色高湯、一把龍須面、一層碎碎的小蔥蔥花……白湯白面浮著綠色的點綴,想想就美?煽傆X得那是飯店里面配著金碗銀器,精致無比的小點心。更多的普通人家的面條是和我們家的差不多,沒有這么多講究,偶爾有頭天的剩菜做個澆頭,就很高級了。
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難做。和家家都會做的蛋炒飯一樣,陽春面的“技術(shù)含量”不算高,奢侈一點的用肉湯,簡單一點的用醬油湯。
但幾乎每碗陽春面都不完全相同。在日式餐館吃過被叫做“骨湯拉面”的面條,端上來一看,嗨,不就是加了兩片叉燒肉的陽春面嘛。但日式的陽春面做得確實比上海小飯館的要精致許多,再配上一碟小菜,碗邊架個小湯勺,碗里面條只有一點點,非常秀氣。據(jù)說日本人吃拉面還講究喝一口湯、吃一口菜、再加一筷子面之類的“節(jié)奏”,這就不是很清楚了。一碗面條吃下去,胃滿足了,心還是不滿足。家常的東西變得精致起來,就如同隔壁家的黃毛丫頭突然倒飭成了白領(lǐng)麗人,好看是好看了,卻再不敢拍著她腦袋說“姐帶你買糖吃”了。
像日式拉面那種有澆頭的面條,是陽春面的“升級版”,俗稱澆頭面,望文生義,也就是在陽春面上面蓋一碟小菜。常見的澆頭面有大排、小排、素什錦、雪菜肉絲等,一般都是事先做好了,要用的時候舀到面上就可以了。
小時候也很盼望能吃到這樣的面條,但家里做的幾率很少,自己又不敢擅自上飯館。那時大人教育我不要去飯館吃飯,說自己不做飯的人都是壞人,所以到飯館吃飯的人自然是壞人嘍,為了不當(dāng)這個“壞人”,到大學(xué)畢業(yè)之前,我似乎都沒有怎么下過館子。
那么嘴饞了怎么辦呢?萬能的方便面及時出現(xiàn)了。這種沖泡方便,有澆頭有調(diào)料的簡易陽春面,在高中時候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每天的午餐都是一包“康師傅”。這種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可想而知,可我居然還是長胖了。
“康師傅”被我吃得反胃了之后,又有其他方便面跟進(jìn),大學(xué)食堂那么難吃,如果沒有這些寶貝,大概得餓死在宿舍里。
現(xiàn)在生活在北方,面條早就不是稀罕物了,想吃就吃。說實話面條質(zhì)量也比南方的要好,但用家傳陽春面的配料搭配起來反而不好吃了。以至于每次回上海,我都要求父親再下一碗陽春面,吃完了感覺那才是真的回家了。
其實陽春面的做法并不復(fù)雜,懷念的,無非是那埋在熱氣騰騰的面條中間深沉和不求回報的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