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價格調整抑制通貨膨脹
    2008-09-12    周清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下半年,我國的通貨膨脹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參照去年的物價走勢和國家統(tǒng)計局上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估計今年CPI的走勢會表現為前高后低趨勢,下半年CPI平均6.1%~6.7%,全年平均7.0%-7.3%;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則呈現持續(xù)上漲態(tài)勢,下半年預計平均為8.8%~9.5%,全年平均同比上漲8.2%~8.6%。
  按照國家發(fā)改委的觀點,下半年將進入抑制通貨膨脹最困難的時期。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的不斷高企是控制CPI的一個難點,而油價調整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上升,農業(yè)生產資料的價格也有上漲的壓力,秋糧收成如何更直接關乎下半年的CPI走勢。筆者認為,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待本輪的物價上漲,進一步理順價格體系,使某些過度壓抑的價格回歸其市場價值或許可以成為抑制通脹的可行選擇。實際上,通過“漲價”來控制通脹是一個悖論(paradox,即“似非而是”,而不是國人常說的“似是而非”),因為調整某些被扭曲的價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本輪通脹的成因。
  首先看漲價與流動性過剩。眾所周知,本輪通脹具有明顯的流動性過剩,導致流動性過剩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順差過大。實際上,導致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價格競爭優(yōu)勢的原因不僅僅是人民幣幣值被低估,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我國的生產要素價值包括勞動力價值、土地價值等被嚴重低估。而過去各級政府在稅收制度上對三資企業(yè)(這些企業(yè)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主力軍)的超國民待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換言之,我國一直在扮演維持美國低通脹的穩(wěn)定器角色。因此,解決順差過大的手段包括人民幣升值,也包括幣值基本不變情況下的生產要素價格的回歸(即漲價)。生產成本的增加和人民幣升值可謂殊途同歸,都有助于緩解外匯儲備過快增加問題,從而緩解央行被動發(fā)行貨幣的壓力。然而,與人民幣升值相比,生產要素漲價對國際熱錢的流入并沒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其次,漲價與投資過熱。投資熱可能是因為經濟前景看好,投資回報高,但在我國目前的體制下還有一個原因是某些重要的自然資源和能源價格被嚴重低估。當生產成本被人為壓低以后,即使經濟前景一般,依然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自然資源包括鋁礦、鐵礦、煤礦等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城市、工業(yè)擴張中所侵占的農地資源,以及工業(yè)污染破壞的環(huán)境資源,等等。而價格管制下的成品油、電力、農產品等工業(yè)原材料,以及勞動市場分割背景下被長期實行價格歧視的農民工,也極大降低了我國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是投資過熱的另一個誘導因素。應該說,在改革開放初期,以上的價格干預或控制曾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增長的好處,但是,扭曲的價格體系一定會帶來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理順價格體系雖然會帶來一定的通脹壓力,但長痛不如短痛,這種調整會從深層次上緩解引起通脹的壓力。按照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鄭新立研究員的觀點,要“用三年理順十年的價格扭曲”。
  在各國經濟大發(fā)展過程中,生產要素必將日益稀缺,漲價是市場機制正常運轉的必然反映,而由于產品質量提高所帶來的漲價更在情理之中。因此,真實的漲價并不可怕,只有那些人為制造的虛假或畸形繁榮所帶來的高價才是最有害的。深化價格體系改革,理順價格,有利于治理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
  在理順價格體系時,為了減少物價進一步上漲給普通百姓帶來的不利影響,政府應充分借鑒國際成熟經驗,考慮收入指數化政策,包括工薪階層工資的生活費用調整規(guī)定、失業(yè)救助的指數化等。只要收入幾乎同步上漲,CPI的上漲就不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了。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相關稿件
· 從五個方面著手防止通貨膨脹 2008-07-17
· 人大財經委提出把治理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2008-07-17
· 第九章 如何面對通貨膨脹?(一) 2008-07-16
· 第九章 如何面對通貨膨脹?(二) 2008-07-16
· 第九章 如何面對通貨膨脹?(三)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