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特別注意防止通縮預期擴散
    2009-03-11    作者:孫立堅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不能因為未來有通脹的風險就懈怠政府救市的努力。近階段中國政府迅猛的對策和財政貨幣上的大量投入,或許會從宏觀層面上增加未來通脹的風險,但是,只要我們的政府能夠鏟除制約內需復蘇的制度性障礙,降低社會保障體系運營的成本,那么,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的消化會讓我們迎來經濟軟著陸的可喜局面。

  國家統計局網站昨天(3月10日)公布了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6%的數據。這是我國CPI六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另外,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也同比下降4.5%。盡管造成中國當前物價水平連續(xù)下滑的原因主要還是起于世界經濟萎縮狀況還在不斷惡化的局面,但從今天的這組數據中,人們還是很自然地會擔心起中國價格下滑的走勢是不是還會繼續(xù)?今后有沒有進入通縮狀態(tài)的風險?現在該用何種手段來克服當前通縮的壓力?
  大家都知道,就中國目前的狀況而言,其實大可不必杞人憂天,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十大產業(yè)振興計劃,已經讓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了可喜的復蘇跡象,至少銀行的信貸增長和制造業(yè)指數都在企穩(wěn)回調,在全球金融危機進入流動性恐慌階段以后,唯有中國出現了流動性開始良性運轉的狀況。所以,沒有必要現在去過分擔心通縮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沖擊。
  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樂觀,畢竟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動力在過去30年中主要是依靠外部市場,眼下歐美經濟正在走向硬著陸,確實給中國經濟的復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尤其在目前大部分經濟指標和全球其他國家一樣出現惡化的時候,可能會動搖我們中間一部分人的決心。如果在這個時候真的是大多數人形成了通縮的預期,也就是說,不少人會認為中國的物價體系會伴隨世界價格水準下探的趨勢而不斷惡化,那么,在這種悲觀預期的指導下,人們就會對未來自己的收入和就業(yè)機會失去信心,而開始靠更為節(jié)約的方式來度過寒冬,這樣,就會在今天最需要內需復蘇的時候卻讓市場的需求變得越來越低迷,而企業(yè)的利潤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糟糕,結果,真的會出現像人們預期的那樣——收入萎縮、就業(yè)困難的局面。另一方面,企業(yè)如果產生通縮的預期,也一樣會給經濟復蘇帶來巨大的成本——收縮生產、大量裁員、債務償還率下降,那也真的會造成經濟下滑、失業(yè)嚴重的“通縮”后果。
  總之,當一些“利空”數據開始陸續(xù)出來的時候,我們特別要注意解決通縮預期的形成和擴散的問題。以筆者之見,要消除悲觀的預期,一方面要通過專家解讀分析和媒體對經濟復蘇的客觀解讀;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還在于我們如何能夠盡快改變經濟基本面,哪怕讓大眾能直接感覺到中國經濟正在向好的一面復蘇!當前,這就需要政府發(fā)揮積極有效的干預作用——干預不是為了替代市場的功能,而是為了維護市場復蘇的價格環(huán)境以及市場固有的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活力。
  這一點之所以在目前特別重要,是因為目前在全球金融風暴進入了流動性恐慌的惡劣局面下,歐美市場的企業(yè)、機構和個人不僅不愿意輕易放出流動性,而且正變本加厲地回收市場正常運轉所需要的寶貴的流動性,很多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因此出現了嚴重動蕩的局面。而當市場失去了流動性,失去了正常創(chuàng)造財富的造血功能的時候,只有靠政府不懈地注入資金,推動投資和消費,以此來漸漸恢復泡沫經濟崩潰所造成的價格嚴重破壞的局面。這里,當然不是只強調財政政策的唯一重要性,而是也包括政府改變市場困境所做出的一切“量”(9500億赤字財政等)和“質”(企業(yè)融資的上市制度、大眾醫(yī)療、保障性住房改革等)上的努力。要不然,在流動性恐慌階段,僅僅期待生命垂危的市場來發(fā)揮力挽狂瀾的作用簡直是異想天開。只有當政府“輸血”的努力換來了良好的市場價格和制度環(huán)境時,市場的“造血”功能才會真正發(fā)揮作用。當然這個時候如果政府還不想退出,還在無節(jié)制地和沒有必要地輸血,那么,它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會產生對市場活力的負面沖擊作用。
  不可否認,近階段中國政府迅猛的對策和財政貨幣上的大量投入,或許會從宏觀層面上增加未來通脹的風險,但是,只要我們的政府能夠鏟除制約內需復蘇的制度性障礙,降低社會保障體系運營的成本,那么,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的消化會讓我們迎來經濟軟著陸的可喜局面。那樣,通縮的壓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也能保證中國經濟今天為提高未來產業(yè)的附加價值所進行的自主創(chuàng)新的努力能有效展開。如果現時政府政策的力度和作用不到位,或者半途而廢,那么,不僅今后通縮的預期會不斷加強,而且,中國經濟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變的代價會變得越來越大。甚至連前半段的努力也會前功盡棄,那真要造成比通縮更為嚴重的“滯脹”狀態(tài)了。
  所以,筆者的結論是,不能因為未來有通脹的風險就懈怠政府救市的努力。當然,我們期待政府能夠有的放矢把錢用到刀口上,消化歐美市場萎縮給我們帶來的產能過剩的壓力,那樣,未來通脹的可能性和調控成本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小。而且,因為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我們?yōu)橹冻龅拇鷥r也可能非常有限。
 。ㄗ髡呦祻偷┐髮W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相關稿件
· 經濟觸底 通縮與資產泡沫并存 2009-03-02
· 央行是否降息取決于通縮程度 2009-02-25
· 樊綱:中國面臨的通縮問題由外部因素推動 2009-02-17
· 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危險依然存在 2009-02-11
· 1月CPI碰觸通縮預警線 市場預期降息將繼續(xù)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