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權壟斷比天然氣漲價更可怕
    2009-03-19    作者:葉祝頤    來源:燕趙都市報

  在北京近日舉辦的2009天然氣市場發(fā)展論壇上,中國城市燃氣協(xié)會權威人士證實,國家發(fā)改委正組織專家,對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進行論證。改革方案與國際天然氣價格逐漸接軌的大方向已經確定。國家能源局的官員此前也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是2009年工作重點之一。(3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其實,去年年底,媒體傳出“發(fā)改委組織的天然氣價格改革調研將于09年出成果,09年年底前實施改革”的消息以后,中石油有關負責人就證實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消息。國家能源局的官員也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是2009年工作重點之一。看來,天然氣漲價早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此時,我倒想說一則舊聞:07年南京、蘇州等地的成品油批發(fā)價相繼上漲。上海油價雖未上漲,但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發(fā)部分品種,力保零售,優(yōu)先滿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著,兩家煉油廠“適時”停產檢修,讓民營加油站鬧油荒,把漲價的責任推給市場供應不足,F(xiàn)在,上海缺口達40億立方米,廣東達百億立方米以上,西部省份甘肅也要求65億立方米的管輸氣量……全國鬧“氣荒”,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石油巨頭莫不是又在重演昨天的漲價故事?
  除了全國鬧“氣荒”以外,報道說,美國天然氣是同等熱值汽油價格的80%-90%,中國為30%。中石油集團相關人士直指“價格偏低”。中石油人士又在談與國際接軌。且不說中國與美國的情況不盡相同,我倒想問問,天然氣資源緊缺,只剩下漲價一條道嗎?
  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天然氣屬于商品,幾大石油巨頭屬于經營性企業(yè),并非政府機構,大部分天然氣從國外購進,價格成本較高,為了減少油、氣價差,謀求天然氣漲價,無可厚非。但是,無法回避的是,天然氣是與廣大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生活資料。衣服可以暫時不買,豬肉可以少吃,牛奶可以少喝,但天然氣是斷然不能不用的。何況,幾大石油巨頭是典型的壟斷企業(yè),中石油更是壟斷了80%天然氣經營權,消費者根本沒有選擇余地。石油巨頭還不能把自己簡單地界定為經營性企業(yè),用純市場眼光衡量天然氣服務,而忽視天然氣的公共性。再說,國際油價暴跌,國內成品油降價為何慢慢吞吞,至今還未與國際油價完全接軌呢?就在3月18日還傳來兩大石油巨頭聯(lián)手漲價的消息。漲價接軌快,降價接軌慢,如何讓人信服?
  在經濟形勢下滑的當下,企業(yè)與消費者的壓力本來就較大。石油巨頭在謀求天然氣利潤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不能無視社會責任,一味哭窮,標榜天然氣價格如何如何之低,為漲價找理由。
  在天然氣價格改革之前,有兩件事要做。一是石油巨頭向社會公開天然氣生產經營成本,接受輿論監(jiān)督。確定漲價幅度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經濟、心理承受能力,多在創(chuàng)新技術,節(jié)能降耗,清理壟斷福利等方面內部挖潛,消化漲價壓力,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聽證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天然氣價格改革聽證過程中,要嚴格測算天然氣生產服務成本,看幾大石油巨頭到底是“真虧”還是“哭窮”,讓消費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賬,不能只由專家去論證那幾套消費者并不知情的漲價方案。
  當然,從根本上講,要讓天然氣價格改革與民生利益對接,更重要的是,激活能源市場競爭,打破幾大石油巨頭壟斷經營天然氣的局面,讓消費者爭取到一定話語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