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貧二代”標簽,堅硬我們的翅膀
    2009-09-03    陳一舟    來源:東方早報

  近來“貧二代”成為網(wǎng)絡(luò)熱詞,盡管標準還有待商榷,但“出身貧寒、社會關(guān)系缺乏,求職過程中全靠個人奮斗”已成為校園“貧二代”的簡單特征。在應(yīng)聘的過程中,很多家境貧困的畢業(yè)生認為是自己的家庭背景決定了工作境遇。(《中國青年報》9月2日)

  筆者“百度”了一下,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一篇博文《“貧二代”的標準》,通俗地說就是“沒有一個好爸爸”。這一詞匯的新鮮出爐,旋即引起強烈的心理共鳴,而相關(guān)的思考和討論也正在進行中,眾說紛紜。
   “他們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兒”——如此黯然神傷的無奈當(dāng)然折射了社會現(xiàn)實,隱喻著某種社會性的結(jié)構(gòu)性危機。但是,向上流動的艱難,機會的稀缺,卻不能成為我們“自甘下流”的理由。
  我不知道“貧二代”的“說法”因何而起,但卻非常反感這種悲哀的自我圈定。貧民的孩子為什么就是“貧二代”?其實,如今的富人群體、精英群體,其祖輩有幾個不是農(nóng)民和貧民?那么,照這樣看來,即便是“有背景”的“富二代”們又何嘗不是“貧后代”?是故,郁悶之情可以理解,但自我圈定就太沒必要。
  在我們這個文化不斷更迭前進的國度里,任何群體的稱謂其實都具有某種狹隘的特征。古人尚且能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人卻只能自怨自艾?比起用“貧二代”、“富二代”之類稱謂去劃分社會階層的心理傾向,我更認可“富有—中產(chǎn)—貧困”的階層劃分。不能否認,窮人的后代相對于社會其他群體而言,參與社會化競爭和向上流動的機會要狹窄、能力要弱小。但窮人有著“富二代”沒有的頑強精神、勤奮和耐力,能靠自己狹窄的機會和弱小的能力改變暫時不平衡的社會結(jié)構(gòu),也永遠會讓社會為之振奮、感動、喝彩。
  所以,時下我們需要做的,是逐漸縮小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弱勢者向上流動的機會和途徑,同時漸漸消弭貧富群體之間存在的心理割裂。而不要先圈一個框子讓社會新弱勢階層跳進去,然后再討論這一群體的就業(yè)和生存。倘若在意識形態(tài)上默認了“貧二代”,就會消解推動公平的訴求和力量!柏毝眰儯垐杂参覀兊某岚,以同樣的自信去搏擊天空。

  相關(guān)稿件
· 保障權(quán)利才能實現(xiàn)貧富混居 2008-01-22
· “貧富分居”是社會問題的溫床 2007-12-10
· 不堅持內(nèi)部改革全球化難逃貧富分化 2007-10-16
· 反腐是遏止貧富差距擴大的核心 2007-08-24
· 誰來填補貧富之間的鴻溝? 200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