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
    2009-12-15    作者:王石川    來源:京華時報

    臨近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近期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漲幅在10%上下。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今油這一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讓不少老百姓著急了。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
    食用油為何會漲價?自然非三言兩語所能廓清。據(jù)報道,目前國內70%以上的榨油企業(yè)被跨國糧商或控股或參股,已經(jīng)形成了4大糧商控股或參股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此次盡管食用油全面提價,但是,漲價幅度較高也是最早開始漲價的金龍魚等品種,正是四大糧商旗下或者是控股的品牌。原來如此!當食用油市場已被壟斷,民眾處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弱勢,沒有話語權和博弈權,自然只能“挨宰”。
    所謂“誰掌握著油料資源,誰就掌握定價權。”跨國糧商已經(jīng)控制了從生產(chǎn)到加工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包括流通環(huán)節(jié)。而且,我國對進口大豆有著極高的依賴性。因此,面對這種壓倒性失衡,油價上漲似是必然,而且漲價的主動權緊緊握在他們手里,什么時候漲,漲多少,一切自己說了算。這似乎就可以解釋為何全球大豆增產(chǎn),食用油反而漲價;也可以解釋油企的加工成本并沒有提高——不少企業(yè)現(xiàn)在加工的大豆是幾個月前進口的,當時的價格比現(xiàn)在低得多,為何油價偏偏提高。說白了,跨國公司在利益驅動下,跟風漲價。
    讓人憂心的是,職能部門應對這種形勢相對乏力,博弈手段相對單調。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例子是,2007年,在跨國糧商的操控下,國內食用油價格猛漲,中儲糧拋出20萬噸食用油平抑油價,市場上卻波瀾不起。隨后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進入了一家跨國糧商的倉庫。這一次,相關部門采取何種手段,效果將會怎樣?
    面對民生痛感,職能部門需要積極應對,穩(wěn)定物價。物價走高,民眾是最直接的承受者,而且物價一旦高居不下,特別是食用品、公共事業(yè)用品的非理性漲價,民眾特別是低收入者被炙烤的感覺就會比較強烈,會有被剝奪感。
    14日,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食用油價格近期雖然有所上漲,但價格水平整體上比上一年下降較多,預計未來國內食用油價格將在目前價位上有所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大。但愿如此!不過即便如此,仍需正視物價上漲帶給民眾的痛感和壓力,采取多種手段著力改善民生,對低收入人群尤其要額外關注,要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的補貼辦法。

  相關稿件
· “明年食用油價格不會上漲”靠得住嗎 2009-12-14
· 國內肉菜食用油價格繼續(xù)上行 2009-12-11
· 食用油價格,為什么總被外資操弄? 2009-12-10
· 多個地方品牌食用油價格上調 2009-12-07
· 國產(chǎn)高檔食用油"茶葉籽油"異軍突起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