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剛剛召開的2010年第一季度例會上,透露將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貨幣信貸總量由之前的
“合理增長”變更為現(xiàn)在的“適度增長”,引發(fā)很多媒體的猜想,紛紛揣測貨幣政策當局的用詞、用意。 有媒體稱,央行已經開始微調口徑、開始微調政策。從而引發(fā)市場對貨幣政策轉變的擔憂,畢竟目前2.7%的CPI與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出現(xiàn)了倒掛,人們的擔憂和揣測加息也是正常的。但是,對于央行此次將“合理增長”的用詞變更為“適度增長”,是不是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則另當別論。 實際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并沒有改變,現(xiàn)在只是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的微調,只是將信貸分配給需要資金的地方,而非像去年“信貸井噴”那樣只給不需要資金或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國企、央企。況且,“合理”和“適度”二詞并沒有一個量化的概念,在解讀時切勿將這樣一個模糊的詞匯放大,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其次,這一次例會的“亮點”,是貨幣政策委員會“擴容”了三位學者委員,而且他們都參加了例會,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對于此次央行新晉的三位學者委員(周其仁、夏斌、李稻葵),業(yè)界給予了高度關注,因為他們幾位在業(yè)界和學界均有較大影響,對人們的判斷有一定的引導性。 不過,對于貨幣政策委員會增加學者委員一事,也不乏批評之聲,他們認為此次央行增加學者委員有其用意:一、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增加學者委員想在理論上武裝自己,幫助自己充當
“說客”,增加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二、央行引進著名學者當委員似乎有應付和引導“輿論”之嫌,想借主流學者之口來還擊貨幣政策的批評者。 在現(xiàn)有的任命制環(huán)境下,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但在歷屆學者委員中,也不乏吳敬璉、余永定這樣有責任感的學者委員,他們不論在何職何位都能保持自己言論和觀點的獨立性,這在體制內的學者中是難能可貴的。所以,筆者希望這三位新進的委員也能夠保持獨立性,要發(fā)揮真正的“外部性”作用。 第三,會議強調,要商業(yè)銀行把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發(fā)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信貸資金的相對均衡投放。
這幾句話雖然很短,但我認為其包含著很多內涵: 其一,信貸投放進度要均衡。有媒體稱監(jiān)管部門將今年四個季度的信貸投放進度安排為3:3:2:2,以修正去年的5:3:1:1,若按照這個比例,1、2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為2.09萬億元,那么3月份只剩下1300多億元的信貸額度,3:3:2:2顯然不太可能。今年很有可能會呈現(xiàn)4:3:2:1,對于信貸投放進度進行適度控制我認為非常必要,如果毫不節(jié)制地放貸,自然又會出現(xiàn)去年的“信貸井噴”。 其二,信貸投放的行業(yè)要均衡。去年在“信貸井噴”的過程中,大部分貸款都配置給了政府項目,給了央企、國企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給了“鐵公基”等中長期項目,從而“綁架”了未來的貨幣政策。顯然,商業(yè)銀行對項目貸款的方向必須要進行調整,應該多元化,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其三,貸款的期限配置要均衡。在存、貸款期限配比上,商業(yè)銀行的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分配不當,導致“短存長貸”,使得商業(yè)銀行的經營風險隨之增大。顯然,調整信貸的期限錯配迫在眉睫。其四,就是貸款的周期分布均衡。比如一個項目需要投資10個億,項目的建設周期為3年。顯然,商業(yè)銀行不能一次性給其發(fā)放10個億的貸款。否則,多余的貸款資金必然會流入股票市場和樓市,以此博取風險收益,來彌補“杠桿”利息。 第四,會議強調,要促進全年貨幣信貸調控目標的實現(xiàn)。從這句話來看,今年7.5萬億元的信貸目標顯然是一個總量控制目標,并非2009年的5萬億元“底線”控制目標。因此,貨幣政策在今年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中適度收緊是必然的,但貨幣政策的調整則應該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