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規(guī)定了“同工同酬”、“工資集體協(xié)商”等內(nèi)容,擬定中的《工資條例》一直廣受關注,但也波折四起。剛剛有消息說該條例年內(nèi)即可出臺,馬上就有媒體報道,“由于阻礙重重,《工資條例》即使進展再快,也難以在年內(nèi)出臺”。
“阻礙重重”來自何方?其中之一是國有壟斷企業(yè)。新聞中說:一位參與《工資條例》制定的人士近日向記者透露,該條例遭遇了來自壟斷行業(yè)央企的極力反對。許多網(wǎng)站據(jù)此提煉新聞,標題徑直改為《<工資條例>遭國有壟斷企業(yè)反對,年內(nèi)難出臺》,國有壟斷企業(yè)遂引來了網(wǎng)民罵聲一片。《工資條例》出臺的阻力很多,單單把矛頭指向壟斷國企,有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之嫌,但網(wǎng)民的憤怒也并非無的放矢,因為壟斷國企對《工資條例》不感冒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了《工資條例》,網(wǎng)民的情緒如此激昂,初看上去似乎不好理解。且不說坦言《工資條例》的相關配套措施不成熟的專家并不看好這個《條例》,就是只憑經(jīng)驗判斷也能明白,《工資條例》即使成為文本,也很難改變勞動者在資本面前的極度弱勢處境,不易扭轉(zhuǎn)勞動報酬過低的困局。過去連新《勞動合同法》都會被抵制和杯葛,何況今日的一紙《條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情緒性反應又在情理之中。當前任何一個事件,只要與收入分配改革有關,就能吸引公眾眼球,盡管憑借樸素的智慧,底層民眾也明白,《工資條例》未必會很大地改善自己的收入狀況,但在他們眼里,這個條例本身或許并不重要,而其出臺與否卻是一個風向標,代表我們這個社會是否真在關心收入差距日益擴大這個問題。
我們是否真在關心收入差距日益擴大,仿佛不值得一問。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專家還是草根,無論窮人還是富人,無論公共平臺還是私人空間,收入分配改革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但表面的喧囂之后,卻隱藏著另一種真實。新華社主辦的《暸望》新聞周刊最近刊文指出,“一些基層干部認為,中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強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還是處在可承受的范圍,不應該有什么大驚小怪。甚至有干部認為,現(xiàn)在收入問題只是在企業(yè)內(nèi)部與資方有些矛盾,很難形成大規(guī)模事件。”
基層干部認為國人心理承受能力強,和壟斷國企反對讓利,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即內(nèi)心里并不把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當作多大個事兒。不得不說,這是當下既得利益者一種普遍的心理。雖然他們時不時也會驚呼“仇富”,也會在接連的詭異事件面前感嘆“怎么得了”,可一旦需要他們做出調(diào)整,表現(xiàn)節(jié)制,乃至讓渡部分權利時,他們又會漠然置之:沒什么大不了,出不了大亂子。
國民收入差距日益擴大,以致超出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是不是就出不了大亂子?中央高層對此有清醒認識,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就曾這樣說過,“如果發(fā)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甚至政權的鞏固。”“社會的穩(wěn)定”、“政權的鞏固”,在我們的既得利益者心目中,這難道還不是大事嗎?究竟需要怎樣的霹靂才能驚醒他們呢?
國民收入差距擴大,是任何一個國家在前進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它,或者明明看到了也裝作沒有看到,看到了也不以為意。漠視收入差距擴大勢必積聚巨大的社會風險,它的直接后果是,任何旨在縮小國民收入差距的行動都將被“潛消”,使喧囂終歸沉寂,從而讓翹首期盼“收入新政”的人們失去耐心。
哪怕象征性內(nèi)容居多,《工資條例》也不應繼續(xù)難產(chǎn)下去,它至少表明了我們對收入差距日益擴大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如果《工資條例》在表面的“多元博弈”中繼續(xù)難產(chǎn),那無疑是在宣示,當下的“多元”格局中某一元過于強勢,這種用多元來掩蓋的一元比過去的一元格局更為可慮,因為“偽多元”往往以假充真,無形中加大了社會改革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