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含義需要重新修訂
    2010-07-23    作者:趙民望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叫停”經濟適用房、限價房政策的呼聲一度很密集,眼下的“保障性住房”解釋似乎又為其穿上了馬甲。
  沒完沒了的話題在房地產市場,沒完沒了的還有房價走勢的預測者們。市場錯了還是購房者錯了?因或是左右手出擊的政策開始了矛與盾的攻防?
  房地產市場并非一片混亂。面對接連的政策打壓,商品房交易出現(xiàn)了萎靡,價格上漲趨勢停止了,轉勢也許只是時間問題。商品房會在什么時間以怎樣的調整幅度,這是一個誰也無法預測的猜謎游戲。盡管有不少業(yè)內外的專家不斷拋出各自的研究成果,更有相關官員言之鑿鑿給出了肯定的時間表,但是嚴厲調控下的房地產市場,真的是一只聽話懂事的小白兔,會乖乖地行走在各方劃定的價格區(qū)間?
  此前曾有放松調控的傳言,多個部委隨后聯(lián)合發(fā)言稱:目前來看,房價上漲勢頭已被遏制。在房價依舊居高不下的局面下,中央政府嚴厲調控房價的決心不會改變,地方的相關細則也會跟進,打擊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的政策將會持續(xù)。
  現(xiàn)狀是:商品房成交下降,價格松動,觀望者眾。然而,按住了葫蘆浮起了瓢,各地房屋租賃價格開始堅挺并有走高的趨勢。不排除一些中介故意作價的小動作,但需求量增加是一個基本常識,中介肯定不是高房租的操縱者。
  市場有自身運行規(guī)律,需求最終決定市場趨勢與價格波幅。政府運用政策當然可以影響供需,改變市場和消費者的預期。需要指出的是,政府予以干預的前提是要尊重市場規(guī)律,僅僅打壓房價是不夠的,更何況保障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是政府存在的基礎。
  事實上政府有效干預市場的手段是多樣的,比如當豬肉價格暴漲時,政府通過向市場投放儲備豬肉,而當“肉賤”傷農的時候,國家行為的收儲肯定是一種雙贏的結果。影響百姓基本生活的價格因素有很多,商品房成為眾矢之的的背景就在于,其價格嚴重脫離了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實際收入水平。難題在于,肉太貴了可以選擇少吃或不吃,而居無定所斷絕的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
  單純打壓房價不僅不能改變市場格局,也不能保證所有人由此居有其所。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政府必須大量建設保障性住房,從加大供應量入手化解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失衡。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日前表示,各地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其對“保障性住房”的權威解釋是: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各類棚戶區(qū)改造之后的安置房。
  毫無疑問,保障性住房將是調整房地產市場結構、控制商品房價格的利器。問題是,現(xiàn)在的“保障性住房”定義模糊、涵蓋廣泛,各地將如何理解落實?
  所謂“經濟適用房”就是一例。早在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xié)委員就指出:建經適房是為解決買房問題,而有意買房的人最起碼不是窮人,住不起房的才是窮人,“政府應該多關心沒房子住的人,少關心買不起房的人!
  各地太多事例證明,經濟適用房已經變質,成為福利分房的捷徑。從可操作性來看,當經適房滿5年可自由交易時,初次購房者以什么價格賣給何種類型的購房者?購房者是否在交易中存在牟利的可能?同時,就算初次購房者要將售房款的70%-80%上繳政府,依然不能排除賣出經適房獲利的空間;而經適房轉賣之后,其“保障”性質是否也隨之消失?
  “叫!苯洕m用房、限價房政策的呼聲一度很密集,眼下的“保障性住房”解釋似乎又為其穿上了馬甲。
  對于保障性住房制度而言,急需修改的是其含義:政府大量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僅僅是指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

  相關稿件
· 保障房可以替代部分商品房需求 2010-07-19
· 住建部今年建成580萬套保障房 2010-07-19
· 姜偉新:中央已撥600余億資金加碼保障房 2010-07-19
· 深圳將非戶籍專才納入保障房范圍 2010-06-30
· 保障房建設欲試水代建制 萬科先行半步積極介入 2010-06-28